自贡融媒记者 张才/文 叶卫东/图
近日,自贡融媒记者采访了“精卫女神”设计师、第27届至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总策划之一的李微微先生,了解获奖灯组创作经过,探寻自贡灯会长盛不衰的流量密码。
一头海藻般蓝色秀发,深紫色眼影下眸子低垂。夜色中,高达22米的“精卫女神”对游客微微颔首……两年前的第28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精卫女神”是全场无可争议的C位,一亮相就在全网开启了“霸屏”模式。

“每届灯会都会有一到两个主推灯组,也可以称之为‘灯王’。”8月28日,李微微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精卫女神”接棒上届(第27届)灯会大火的“生命之树”,因此在设计之初就承担起了为灯会 “引流”的重任。
据悉,该标段灯组主题为《山海异志》,最初的规划为一只展翅的鲲鹏。在创作的过程中,李微微发现鲲鹏尽管能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但其作为异兽和人类缺乏情感上交流,很难引起共鸣,因此便放弃了原有设计,把目光投向了《山海经》当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神话故事。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在设计师笔下,再度创作而成的“精卫女神”,头戴着神秘的半脸面具,身披羽毛,海水波浪为发。据了解,这“女神”头上共两百多根海浪头发,在制作安装的过程中,搬动一根较长的头发就需出动3名工人。

“精卫女神”究竟有多火?据业内人士推算,该届灯会至少三分之一的游客,是被“精卫女神”吸引而来。其中,一名来自四川宜宾的游客,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精卫女神视频,点赞量达到了惊人的74.8万,意味着有数以千万的人观看了该视频。
“看见女神的眼睛眨呀眨,容易让人产生遐想——这一刻作品和游客就产生了沟通和交流。”李微微表示“精卫女神”的成功,除了作品本身具有“高、大、新、奇、特”等所有元素外,还在于创造了情绪价值,这是其他作品所达不到的。
“自贡灯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春晚’,不但要满足7岁至70岁游客的需求,还要推陈出新……”连续担任四届自贡灯会总策划及艺术总监的李微微,见证并参与了这场全国最大的春节民俗活动的变化和发展。
李微微认为,过往自贡灯会题材往往以宏大叙事为主,强调视觉上的震撼,注重技术和工艺,与人们的情感对接较少,导致出现审美疲劳及年轻人的逐步远离。
第27届灯会强调“要有艺术感、亲和力和年轻化,更要体现城市温度”,除1000多名本地彩灯艺术家、工匠参与本届灯会的设计制作外,小到4岁的小朋友参与到灯组设计,84岁高龄的竹编老艺人亲手制作竹编灯,包括清华美院文创队在内的数十个创意团队参与到灯组的制作布景或作品展示中来。

该届灯会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设计者曾担心游客能够接受的“生命之树”,结果这组颇具创意的彩灯形成了巨大的引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变化。游客普遍感觉自贡灯会更时尚了。不但加入了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潮流IP,还出现了“新瓶装旧酒”:例如瓷器灯题材不再是原来的“龙凤”,而是用传统技艺捆扎了一个巨大的“盖碗茶”,杯沿还趴着一只可爱的熊猫。此外,在色彩上加入了大量冷色调,甚至出现了“黑”“白”色系为主的灯组。
“必须考虑到游客拍照打卡、发九宫格朋友圈等需要。”李微微表示,游客不仅能观灯,还有美食街区及互动项目,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灯会现场。
据悉,2024年第30届灯会累计接待游客逾122万人次,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均居全国同品类首位。
8月22日,“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饭店盛大举行。本届灯会是继1988年自贡彩灯点亮北京北海公园,时隔36年后再度大规模亮相京城,是自贡灯会与北京文化的一次创新融合。
在北京园博园内,600余名来自千年盐都自贡的彩灯工匠,正在紧锣密鼓地完成最后布展工作。中国灯会龙头企业、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公司)负责其中两个组团,超过100个灯品制作安装,其中包括此次灯会的重头戏,长达近百米的“迎宾门”。
“1988年进京的那批算‘灯一代’,我们算‘灯二代’。”李微微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彩灯行业,1998年其参与创建的海天公司,拿到了全市第三张彩灯设计制作“许可证”。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市常年从事彩灯生产的工人达5万,季节性用工达10余万人;全市共有1091家彩灯企业,年产值超60亿元;国内、国外灯展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85%和92%。
“有的艺人三代一脉相传,可能‘岁寒三友’做得很好,但要他做卡通人物就困难些。”李微微认为,自贡彩灯超越国内其他非遗花灯,在市场中独领风骚,早期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一批美工,他们来自各个单位,把自己所学的现代美术思维用于研究和创作中;此外车间化的协同作业模式,替代了老艺人独门作坊模式,创造出数十个标准题材,成为当时的“万人迷”,流量爆棚。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海天公司接到杭州布展邀请,对方态度十分明确“我们要的是你们的技术,而不是复制一个自贡灯会”。为此李微微派出多名设计师,提前一个月来到杭州熟悉当地风俗文化,包括熟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中寻找设计灵感。
“市场需要的,我们就设计、生产。”李微微表示自贡彩灯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创新,根据客户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要求量身设计、打造,国外布展时除了展示陶瓷、熊猫、长城、功夫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外,还要加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譬如《圣经》故事等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民俗趣味已不再能满足各类客户审美的需求。目前自贡彩灯原材料升级换代,彩灯生产基本实现工业化。同时,分工协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从原材料生产到创意设计,从制造加工到销售贸易,产业链条日趋完善。美工放样、钳工立体造型、焊工固定灯架、电工串灯引线、裱糊工分色裱糊、科技化数字化大量的加持,实现了“专人专长”“协同发展”。
李微微认为设计策划是彩灯的“魂”。 当老一辈“单位美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毕业于美术及设计院校的设计师正逐步成长起来。
如今“自贡灯会”已经成了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彩灯产业成了支柱性产业,也是城市夜游经济重要载体和手段,作为自贡彩灯商会首任会长、一名彩灯人,李微微在《自贡灯会之我所见》一文中这样写道:“未来很长,我们只是迈出了彩灯艺术进化史上小小的一步,未来无法预期,充满了更多挑战与想象。”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喻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