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张才/文 叶卫东/图
此次展览是自贡蜀光中学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共展出了由自贡市收藏家协会提供的700余件套史料,其中包括学校最早的校徽,老照片和泛黄的奖状,还有学校公函和同学之间的书信往来……勾起了无数蜀光学子的回忆。

自贡蜀光中学自1924年创办以来先后经历多次更名,其中“私立蜀光初级中学”存续时间仅为1934年至1937年(1938年更名为私立蜀光中学)。此次共展出该校各个时期的校徽11枚,其中“蜀光初中”校徽年代最早。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为本次展览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批明信片,标志正是这枚三角形的“蜀光初中”校徽。
“巍巍自贡市,天然一宝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举行的全国献金运动中,自贡市捐献的金额高居全国之首,冯玉祥将军挥笔写下《自贡市颂》。此次展出的一份资料显示,1942年在 “航空救国”献金运动中,私立蜀光中学在学校礼堂举行“各班学生捐款比赛”,学子们踊跃捐资购买了一架滑翔机,捐献给国家,被命名为“蜀光号”,彰显出蜀光学子的爱国深情。

展览中的另一件“重量级”藏品是一封公函,由“私立蜀光初级中学”呈“四川自贡市商会”。公函由时任校长曾子郁签名盖章,内容为(前为自贡私立初级中学)更名及相关事宜。
现场还展出不少老照片、各个时期的录取通知书、学生资料档案以及同学之间分别时的留言和通信。其中包括蜀光中学毕业生、志愿军战士陈诩和同学之间的书信往来;在一位名叫“谋慧”学生的毕业纪念册上,同学们纷纷留言表达祝福,有的写了一首诗,有的画了一幅画,还有人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曲,体现了蜀光学子的多才多艺。
据悉,此次展出的700余件套藏品中,有200多件集中体现了1950年的不凡之处,呈现了“时代切片”的价值。
“解放前蜀光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由富荣两盐场井灶行商集资建设而成,1949年底自贡解放后百废待兴,学校同样经历了阵痛。”据藏品提供者、本地藏家王耀新介绍,此次展出的藏品显示学校1950年春季开学报到927人,其中有24%的学生因家庭困难交不起(每人4斗5升米)学费,特批免费入学;一份《蜀光中学教职员一览表(1950年春季)》显示,当时全校教职员工共65人,校长陈著常薪酬仅为7斗米(每斗米12.5斤,即每月薪酬不足百斤大米),其余教职员工在5斗至6斗半之间。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一张十分特别的“请假条”:1950年7月26日,时任中共自贡市委第一书记、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杨寿山,因故不能出席校董会,本人亲撰请假条。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10月11日,在展览期间一直担任“义务讲解员”的王耀新更新了微信朋友圈,称感人的事例数不胜数,不少老校友称“没看够”反复前往观看;生活在外地的退休教师日日关注展览进程,并出谋划策;80多岁的老书记、老校长长时间驻足观看,和工作人员一起回忆过往点滴……

“印象最深的是高1975级学生赖云利,听前来参观的同学说‘看到了她的名字’,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展厅。” 据王耀新介绍,赖云利女士在这里不但见到了自己当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状,还看到了她亲笔填写的《1974年秋季学生总结表》。
赖云利在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表示,自己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一走就是好几年,父母便将她留在家里的课本、作业和其他杂物一起当废品卖了,这件事便成了她的小小心结。临别时,赖云利特意委托工作人员,感谢那位替她留下“珍贵回忆”的藏家。
“中老年校友都说在这里找到了青春和回忆,但让我感到特别意外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指蜀光中学在校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高峰期参观要排队。”王耀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来观展,往往在老师的催促下方才离去。
据了解,早在半年前,自贡市收藏家协会就在协会内部为这次展览发动了藏品征集,杨源、邓少文、王耀新等藏家积极响应。

“当时一次性收了一批(校徽),从中就发现了这一枚。”杨源谈到收藏“蜀光初中”校徽经过时表示,没想到这枚校徽如今成了蜀光百年历史节点的见证。
“最早一批史料收藏于上世纪90年代,是从收废品的人手里买下的。”王耀新表示,百年蜀光为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培育了诸多人才,积淀了精神文化财富;作为本地收藏家,同样有责任收藏这座城市的文化和记忆,并传递给后人。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