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巴赫车主周先生的“倒霉”经历在网上引起不小的风波。花215万购买的新车出现内饰异响和A柱漏水的情况,经历大规模拆解仍没找到故障原因,想贴钱换车,结果4S店只给出135万-150万的回购价,这意味着车主只开10天,就损失了80万。明明是厂家车子的质量问题,结果出了事情却要消费者买单,在通过传统方式维权无果后,最后车主无奈只能选择用三色雨布遮盖车顶的方式表达不满,甚至还发布了单曲《还我妈生迈巴赫》。长久以来,我国消费者面对产品质量维权问题,小的靠忍耐,大的靠一哭二闹三上吊,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但回报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破解消费维权“举步维艰”首先要畅通维权途径。近年来,消费者维权难的情况数不胜数,前有“奔驰车主哭诉维权”,后有“玛莎拉蒂车主寻找记者帮助”,现有“迈巴赫车主三色雨棚维权”,一套正常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之下,消费者维权本无须靠“闹出动静”,可现在却不得不通过“网络曝光”来引起关注,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维权途径还有欠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为消费者提供了5种维权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虽然规定了多种维权途径,但在实践中消费者通常无法通过以上途径维权,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只能调解,没有审判权,更没有执行权,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并不愿意选择为维权走进法院。同时我国虽然于2017年就开通了12315互联网平台,但平台并不是公权力机关,导致多数消费者在平台投诉后得不到满意的回复。
破解消费维权“举步维艰”还要降低维权成本。迈巴赫车主历经三个多月的沟通无果、备受品牌方冷淡甚至报警处理后,迫不得已将这辆车贴上三色防雨布和胶带,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开展维权。消费者维权艰难的一个重要困境就是我们维权程序过于繁琐导致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衡,不懂得法定维权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通人很难通过个人努力成功维权。这就导致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在买到小额商品时,往往认为不值得提起诉讼,宁可自己吃亏。在买到大宗商品时,与之对应的被维权方又多为企业,企业往往利用自己较强的经济优势和法律资源对消费者进行拉锯式诉讼,最终导致消费者放弃诉讼或者同意调解,这都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起不到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如何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关键在于打造购物无忧、维权放心、消费舒心的消费环境。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模式,锻造监管合力,持续织密织牢消费者安全保护网。要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搬掉消费维权难这个“拦路虎”,方能以好环境释放新消费,用新消费孕育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胡伟男)
编辑:彭彦彰
责任编辑:刘汶林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