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卜一珊
提起博士罗裕,就免不了关联到“川南首例”“内自同城首次”等关键词。去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引进了罗裕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上任不到一年,他开展了多项区域内从未开展过的新技术,凭借多年积攒的丰富经验和在大型医学中心磨炼出的高超技术,为一位位患者解决了复杂病痛,帮助他们回归生活。

罗裕是中国介入心脏病大会、东方会、长城会等大会主席团成员,韩国峨山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日本札幌心脏病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他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21篇,SCI收录11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手术和诊疗经验。罗裕系四川自贡人。在他回自贡工作后,当地TAVR手术(经过导管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等技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2024年3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内自同城区域内率先成为“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设单位”,科室也成为川南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心血管内科。
报效桑梓 为家乡父老解除病痛
罗裕把干这一行比作踢足球赛。对医生来说,上海是一个学能力、提学历、攒经历的好地方,罗裕在这里认真努力地踢完了上半场。中场休息时,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苦修得来的经验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上海少一个罗裕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在医疗水平相对欠缺的地区,多一个罗裕,很多患者的治疗说不定就有更多可能。”

求贤若渴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恰时抛出了橄榄枝。从医18年,罗裕秉持着悬壶济世的赤诚。他深觉无论出身高低、无论贫穷富有,每个患者都理当拥有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平等权利。和大城市比起来,自贡地区的医疗水平确实存在差距,为了响应党和国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号召,帮助家乡父老实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罗裕行动了。他把自己多年经验带到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带领团队不断攀岩,攻克了一座座险峰。
在他刚上任两个月时,81岁的刘奶奶因为阵发剧烈咳嗽,气促、心累到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寻求帮助。病痛已经折磨了刘奶奶12年。当年,她在外院查出冠心病,左侧血管严重堵塞。国内权威专家参与会诊后,认为刘奶奶的情况只能做开胸搭桥。而她又实在害怕,拒绝开胸,一直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病情日渐严重,到后来,洗脸、刷牙等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她得分好几步完成。光是去年上半年,她就因心绞痛住院4次,还伴随感染和心功能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
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罗裕发现,对刘奶奶来说,药物治疗的效果已经很有限,且她的年纪和身体状况都不允许她接受外科手术。这时,微创下放置血管支架,成为她唯一的生存希望。然而,这个方案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刘奶奶就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她和家属也是顾虑重重。以前放不了的支架,拖了12年怎么反而能放了?医院的设备能否达到要求?术中会不会出现并发症……
罗裕深知患者的担忧,但也明确知道自己的底气。比之十多年前,冠脉微创手术技术进步极大,他也在这一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他反复耐心地与患方沟通,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术中,钢丝顺利通过完全闭塞的位置,但刘奶奶血管钙化严重,球囊扩张始终不起作用。幸好罗裕和团队提前做了详细预案,备好了旋磨仪、冲击波治疗仪等非常规设备。借助这些设备,罗裕一点一点将血管内钙化斑块磨掉,最后成功放入2枚支架。整场手术仅用了1个小时。
出院后,刘奶奶特地送来一面锦旗。她说:“没想到罗博士有那么高的技术,我本来都准备办丧事了……现在我可以随便走,不痛也不累了。”陪她来的儿子说:“遇上罗裕是我们全家的福气,也是全自贡的福气。”现在,精神矍铄的刘奶奶经常自己出门买菜,还很会玩抖音。
“普通的冠心病,放一两个支架很简单。但是这样严重钙化的病变,支架是放不下去的……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医生有相当的经验积累,能够处理术中任何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这次用到的旋磨和冲击波球囊技术,川南地区能够独立开展的医院还不多。”罗裕有些激动和欣慰地介绍说,“帮助这样的患者,正是我回家乡的初衷!”
着手成春 携多科团队沉着攻坚
去年8月,一位70岁的女性因严重冠脉狭窄入院。之前,她在当地医院被建议接受外科手术,但又对此心存胆怯,想寻找创伤更小的解决方案。

了解情况后,罗裕组织科室仔细预判手术风险并制订了紧急预案,在充分告知患方风险并取得同意后,准备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
手术准备就绪,正要造影时,意外发生了——患者突然大汗淋漓,全身发冷,不能平卧,手术只得暂时停下。情况变得相当棘手。接受常规支架植入可能让患者面临心功能崩溃,如果坚持不开刀,那么在体外肺膜(ECMO)支持下植入支架是唯一的办法。
事不宜迟,科室立即联系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麻醉科、杂交手术室讨论并推进ECMO方案。手术再次开始,麻醉顺利,血管外科通道建立,ECMO成功运转……然而,意外情况再次出现了。患者的左右血管病变严重,右侧血管完全闭塞,难以找到堵塞入口,进攻的导丝找不到前进方向,处理起来难度系数极高。
罗裕沉着冷静地操作着。他利用不同导丝的触觉反馈,先将微导管引导入冠脉结构,再换用不同硬度和不同塑形的导丝成功突破远端纤维帽,有惊无险地开通了右侧血管。而患者的左侧血管堵塞情况也不乐观,主干道狭窄90%,合并钙化、弥漫、分叉,在预扩张球囊呈现明显“腰征”的情况下,罗裕果断选择冠脉内旋磨治疗,最后成功植入2枚支架。
这场20余人参加,耗时近3小时的川南首例ECMO辅助下高危钙化冠心病介入手术圆满完成,自贡地区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迈上了又一个新台阶。
共育杏林 助科室上下开拓新局
就任以来,罗裕看到,和发达地区相比,家乡的硬件设施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确实存在差距。但一想到能在家乡的热土上施展拳脚,他就打心底里感到踏实,哪怕遇到各种困难、碰上一些从没体会过的辛苦,他都甘之如饴、坚定向前。

在他看来,医学是一个经验科学,学医并不需要超群绝伦的智商。不管是管病人还是做手术,勤能补拙,唯手熟尔。只要愿意不停付出努力,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有所成就的医者。在风雨中跋涉过,就更想为同行的人撑伞。如今,他在家乡撑起大伞,帮助更多年轻医生在这片土地上成长。
被任命为科室主任时,罗裕知道自己过往的管理经验并不完全适配科室实际,但他很明确,自己要为科室做服务。他要求自己了解每个人的需求、想法和特点,给每个人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认识每个人、了解每个人,和每个人做朋友。”他把科室分为冠脉、心律失常、结构等六个亚专业,为每个亚专业设立负责人、设定发展目标,帮助每个年轻医生明确发展方向,想方设法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近一年来,科室处理高危病情和复杂病变的能力迅速跃升,独立开展了“经远端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TAVR+开窗支架”“极低体重、极重度钙化、极重度压差的TAVR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微颗粒栓塞”“房颤合并肥梗心射频一站式消融治疗”等区域内先进术式。期间,科室还获得了4项省级与市级科研立项、1项教学团队科研立项,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学科在全省的技术排名也有了明显提升。
罗裕介绍,目前,在继续引进新技术、攻克高难度手术的同时,科室正把建成省级重点专科当作发展目标,从医、教、研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文章、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尽快实现学科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川南老百姓。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李钰华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