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者李大叔焦急地前往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取过他带来的标本,置于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发现了数个呈球形或椭圆形的虫卵,且每个虫卵内部均有3对小钩,这是绦虫卵的显著特征。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医院最终判定这些虫卵为牛带绦虫所产。
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大叔近期的饮食和旅居情况,得知他两个月前曾去某地旅游,期间大量食用了当地的牛肉。为了追求嫩滑的口感,他常常选择半生半熟的牛肉食用。因此,医生推测李大叔很可能就是在那时感染了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又称肥胖带绦虫或牛肉绦虫,其最主要的中间宿主是牛。当牛食用了被其虫卵或孕节污染的水、草等食物后,虫卵会在牛体内逐渐发育为囊尾蚴。一旦人食用了被感染的牛肉,囊尾蚴就会进入人体肠道,并在小肠内逐渐发育为成虫。牛带绦虫外观细长如面条,由头节、颈部和链体组成。它通常喜欢独居,在人体内一般只有1条成虫,但偶尔也会有多条共存。作为雌雄同体的生物,牛带绦虫在成熟后会开始产卵,其孕节众多,每个孕节内含有8-10万个虫卵,繁殖能力极强。
牛带绦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被其感染后,大部分人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然而,如果它长期留存在体内,人可能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由于其孕节活动力较强,它有时会从肛门自动逸出,此时人们会感觉到肛门瘙痒,并可能发现掉落的节片。牛带绦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在中国主要出现在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宁夏、四川、广西、贵州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在有吃生或半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更为流行。
导致牛带绦虫滋生的原因主要有粪便管理不善导致草原、水源污染,生吃或半生吃牛肉的习惯,人畜共居以及生熟食物不分开等。为了预防牛带绦虫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肉类检疫,确保不出售被感染的牛肉;避免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牛肉;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和加工;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食物;避免人畜共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周英)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