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完成了一例利用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辅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进行碘131治疗的案例,这一创新疗法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标志着该医院在甲状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又一项重要进展。
2024年8月,59岁的唐阿姨在体检时被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并随即前往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就诊。遗憾的是,术中冰冻活检结果显示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因此她接受了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许多甲状腺切除患者一样,唐阿姨术后面临甲状腺功能缺失的问题,需要长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停药,她就会出现怕冷畏寒、全身水肿、情绪低落、全身乏力、体重增加、食欲减退等症状,而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停药还可能增加癌细胞复发的风险。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的常规方案。以往,为确保治疗效果,患者通常需要停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约2-4周,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后再进行碘131治疗。然而,停药期间患者不得不忍受各种甲状腺激素低下引起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术后一个多月,唐阿姨前往医院核医学科预约碘131治疗。她表示:“停药等待的时间太长,期间又不能用药,真的很难受。如果能通过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快速达到治疗要求,并且不用停药,那当然很好。”在得知这一新疗法后,唐阿姨决定尝试。
核医学科的治疗组医生们综合评估了唐阿姨的病情,并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用药说明,唐阿姨在48小时内完成了两次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的注射。22日下午的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她的指标已达到碘131治疗的要求,随后她服用了碘131。25日,唐阿姨顺利出院,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邵付强介绍,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与人体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同类的糖蛋白。首次注射后48小时内,它能快速提升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促进碘的摄取和有机化,从而使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能够更快地接受碘治疗。这种注射方法不仅有效缩短了治疗前的等待时间,还避免了停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痛苦。在甲状腺手术后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是当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理想组合疗法之一。(李易蔓)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