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王梓薇 周敏
这段时间,每到上学放学的时间段,人们便能在荣县梧桐小学大门外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示意车辆暂停行驶礼让行人、伸手牵着调皮的小朋友过马路……他便是退伍老兵、荣县灯城义警杨元忠。

今年58岁的杨元忠是荣县梧桐街道望景楼社区的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他日常的工作主要是社区治安巡逻、卫生突击。今年8月初,杨元忠自愿加入荣县灯城义警协会,成为一名义警。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杨元忠自愿承担起“护学”的义警任务。“梧桐树小学位于新县城的主干道边上,一到上下学时间,车流人流陡增,交通压力比较大。虽然有交警执勤,但个别路口还是会出现人车交织、缓行拥堵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义警发挥作用了。”杨元忠说。在辖区的积极宣传下,杨元忠的多位退伍战友也积极响应并参与进来,每次安排一人到现场参与护学任务。很快,荣县灯城义警的退伍老兵护学岗便成为梧桐树小学校门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义警的义举不止于此。日前,在位于荣县公安局河西派出所的荣县经济开发区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里,69岁的杨宗荣忙完手头的工作后没有午休,准备前往荣溪园住宅小区走访居民——受社区干部的请托,帮忙调解一起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口角纠纷。
自成为灯城义警以来,杨宗荣的调解任务便随之多了起来。“发挥余热,只要社区有需要,双方有调解意向,我都可以去帮忙调解。”老杨乐呵着说。退休前,杨宗荣曾先后在荣县乡镇财政所、民政办、大调解中心任过职,对于纠纷调解工作很熟悉,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调解方法。所以,退休后不久,老杨就来到派出所当起了兼职调解员,到如今已是第五个年头。
“廖大哥,陈大姐,大家同在一个小区,都是老熟人,进进出出都相见,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嘛,对不对……”经过一个中午的耐心调解,老杨成功让业主和物业握手言和。
荣县经济开发区调委会共有专职调解员4人,都是党政退休干部。在老杨的带动下,调委会的另外3名成员也加入了义警行列,大家利用空闲时间义务帮助周边社区调解家庭、邻里、物业等纠纷,发挥退休干部余热,助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只要能帮助群众,多跑跑路,多动动口舌,很值得。”杨宗荣说。据悉,2024年1月至10月,荣县经济开发区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90件,调解成功290件,调解兑现各类赔偿金额189万余元;义警调解任务20余件,均调解成功。

杨云忠与同伴的事迹,便是如今3556名荣县灯城义警助力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23年7月7日荣县灯城义警协会挂牌成立以来,该协会始终践行“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为辖区老百姓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该协会创新总结“1234N”工作法(即“1”以维护社区安全稳定为核心,“2”服务与管理二者结合;“3”义警、社区居民和公安机关三方联动;“4”四项工作措施,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安全隐患排查、治安宣传;“N”多种创新工作方式和其他力量的加入),衍生出护学岗、调解组、巡逻队等专业化分支队伍,更为有效地助力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形成。据悉,截至目前,荣县拥有注册义警3556名,累计完成平台发布任务600件次,参与人数达10000人次。
为深入践行“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2023年6月,荣县党委政府专门为义警协会配置6台电动巡逻车,供18名具有巡防队员身份的义警使用,在县城一定区域内,全天候24小时不规定线路开展巡逻,有效协助公安派出所开展巡防、治安秩序维护、普法宣传等工作。“从护学岗到到调解组,再到巡逻队,荣县灯城义警队伍正在逐步壮大,逐步走向组织化、专业化。”荣县灯城义警协会副会长张平介绍,协会将进一步完善荣县灯城义警的专项积分细则、义警星级评定、阵地建设、管理机制等工作,拓宽义警奖励机制的政策支撑和结果运用,不断壮大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的形成。

编辑:郑鑫玉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