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黑猪,作为在内江地区驯养了1800年以上的优良地方猪种,因其全身被毛黑色而得名。这种猪种体格大、配合力好、抗逆性和抗病力强,肉质鲜美、口感细嫩香糯、回味浓郁,是做回锅肉等川菜最理想的食材。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大力发展“内江黑猪”特色产业,以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制订内江猪养殖标准,实现内江猪保种、育种、扩繁、育肥、屠宰分割、冷链配送和食品深加工于一体,初步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打响“内江黑猪”品牌。


11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内江黑猪小寨——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祖代场、保种场、扩繁场等中式风格的建筑尽收眼底,碧绿茂盛的牧草环绕四周,内江黑猪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


“血统本地化、300天慢养化、育肥过程无抗化、猪粮结构粗粮化、液态饲喂智能化……”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芳介绍,为打造无抗的高品质内江黑猪,公司率先采用世界动物福利养殖标准、猪食中央厨房、全自动智能化养殖设备和工艺、智能自动化环控系统等智慧农业现代化养殖方式,根据品牌定位和传统内江黑猪的生产标准,建立了内江黑猪福利养殖标准。

据悉,由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依托内江黑猪的遗传资源,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内江市种猪场等科研机构建立研究平台,开展内江黑猪的繁育选育工作。通过5年到7年的繁殖选育,公司直属繁殖场内江母猪已达到3万头,每年生产销售加工商品内江黑猪60万头左右。

内江黑猪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更体现在品牌的建设和提升上。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壮大精深加工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强化市场营销等措施,不断提升内江黑猪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暨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市中区永安镇云顶土内江黑猪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获评“最受欢迎产品”。 市中区“内江黑猪”行业的相关企业先后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无抗产品认证证书”、有机转换认证等荣誉称号。

据统计,2023年全年,市中区出栏“内江黑猪”7.5万头,实现产值4.65亿,年末存栏4.5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500余头;2024年前三季度出栏“内江黑猪”7.06万头,同比增长23.7%,预计全年出栏“内江黑猪”8.5万头;当前全区存栏“内江黑猪”6.2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55万头。

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标准化、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完善“内江黑猪”全产业链体系构建,向更多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美味的“内江黑猪”产品。
||记者手记||
从传统的养殖方式到现代化的全产业链发展,内江黑猪不仅承载着千年的驯养历史,更成为了内江市市中区农业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根据《“内江黑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到2030年,内江市市中区将成功培育“内江黑猪”新品种(配套系)并报国家审定,做大做强“内江黑猪”产品品牌2—3个,年出栏“内江黑猪”100万头、存栏母猪5万头,实现年销售高附加值“内江黑猪”产品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展望未来,内江黑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也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内江黑猪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