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继去年12月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后,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代表之一的春节再次受到全世界认同。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申遗成功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春节精魂,系紧民族认同结。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让中华儿女更深刻地认识到春节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自觉,激发人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使春节所蕴含的丰富习俗、传统知识等得以代代相传;凝聚民族精神力量,春节作为情感聚合的纽带,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申遗赋能,调和社会千般景。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春节期间的团聚、拜年等活动,强化了人际关系,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及社会稳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春节的众多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如舞龙、秧歌、庙会等,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营造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推动经济发展,申遗成功有助于推动春节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如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春节出海,递华夏文明火种。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为全球文化多样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元素,让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任佳)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