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著作选读》关于“好干部”三问值得人们三思,“我是谁”“为什么”“怎么干”,引发大家就如何做一名好干部开展热烈讨论。我们都知道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些显然毋庸置疑。笔者认为,通俗来讲,“好干部”三问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求干部要树牢宗旨意识,依法依规办事,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干部好不好由群众来评价。
群众不会给官僚主义好口碑。有些干部“唯命是从”,只对上级负责,平时自以为是,不征求、不尊重群众意见,随意拍脑壳决策,出现问题“报喜不报忧”,上级满意,群众遭殃。还有甚者,出现矛盾问题或工作推行不力,不调查、不研究,没真心实意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却总是四处“甩锅”,动辄以权压人、胡乱追责,把追责当成成绩,事情本身却没得到很好解决。这样的干部,能一时欺瞒上级,或许得到一些奖杯,但永远得不到群众的好口碑。
群众不会给形式主义好口碑。我们也看见,有些干部机械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级发一个文件,他们就发一个文件,上面开一个会议,他们也开一个会议,从不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实质、从不结合基层实际,其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上级决策难以落实。有些干部调研,不下村、不入户,不到实地、不解实情,端坐在办公室要搞调研,早上发一个通知,美名其曰材料要客观公正,中午就要求返回材料,慢了还要追责,这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这样的调研能否解决问题大家可想而知,调研报告交票了,或许能得到更上层领导的认可,但群众会很反感,而且永远得不到群众的好口碑。
群众只会给干了实事的好口碑。我们常常看见,真正干实事的干部往往爱学肯学,相信群众的智慧,清楚“我是谁”“为什么”“怎么干”,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认真、广泛、科学地倾听群众的声音、想法、意见和建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干事创业注重将上级决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不是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嘴上、飘浮在面上,而是根据群众的需求、事业的发展,突出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解决矛盾上发力,让群众在衣食住行、就业就学就医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让群众得到“看得见”而真实的收获。这样的干部群众自然让群众赞不绝口,得到群众由衷的好口碑。(林春丽)
编辑:王斯璇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