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点到,打开外卖,支起手机或平板再吃饭,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用餐的“新潮流”,大家也为这种“下饭”视频或音频发明了一个新名词—“电子榨菜”。在党员理论学习中,“电子榨菜”又指党员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电子媒介进行碎片化学习。“电子榨菜”虽不是美味佳肴,但能为平淡的饭菜“提味增香”。党员干部要做好“电子榨菜”的“加工者”,让主菜变得芳香四溢、秀色可餐和回味无穷。
常态化融入“电子榨菜”,为主菜“提味增香”。当前党员干部多处于急、难、险、重的一线工作岗位,“工学矛盾”一直也是大多年轻干部在学习时所面临的困境,“电子榨菜”不失为一个缓解党员干部“工学矛盾”的有效举措。党员干部要学会在时间上“见缝插针”,把“电子榨菜”常态化于生活中,早上起床时可以播放新闻,等车时可以浏览网络文章,睡觉前可以思考知识难点……所有的零散时间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自觉上菜、主动添菜,灵活处理“主菜”和“电子榨菜”的关系,把“电子榨菜”作为“主菜”的调味品而不是替代品,更不能过度选择“电子榨菜”。
精细化加工“电子榨菜”,为主菜“提味增香”。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时随地都能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若只是一味囫囵吞枣,品尝到的即营养价值极低的“电子榨菜”,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电子榨菜”不能只是简单“淘洗”、“晒干”和“装坛”,党员干部务必要发扬“精和细”的精神,对“电子榨菜”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最终使党员理论学习达到有“党味”又有“鲜味”,有声有色又入脑入心的效果。
强化运用“电子榨菜”,为主菜“提味增香”。“电子榨菜”的作用是为主菜增添滋味。党员干部要警惕对“电子榨菜”浅尝辄止,杜绝为学而学的心态,牢记学习不是形式而是目的,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积极态度、增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党员干部在选择“电子榨菜”的时候,应立足于自身岗位职责,坚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学,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学,强化“电子榨菜”结果运用,避免学习流于形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中破题、解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最终达到为主菜“提味增香”的作用,从而实现党员干部个人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曾浈)
编辑:王斯璇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