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组织要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筑梦新质生产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聚焦内涵精髓解锁创新灯塔,以“新”指引高质量发展“航向”。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束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这种生产力的质态变革,源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实现跃升,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质优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
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业态,以“新”激发高质量发展“火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站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以江苏无锡锡山区和山东港口青岛港为例,它们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注入新科技元素,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科技创新,成功打造了新质生产力,实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以“新”补足高质量发展“燃料”。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依托,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保障,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的协同作用,铸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深化经济、科技、教育、人才、金融等体制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沈佳敏)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