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该文章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笔者认为,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引导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改革和进步的一种指导思想。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守正,固其根本;创新,焕发生机。传承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并行,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推动民族进步。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当今数字化、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追求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比如,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和工艺进行挖掘和融合,使其为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结合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不仅保留了文化的根基,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是守正的延续。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创新才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短视频平台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新颖的视频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比如,传统戏曲、民间艺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创新,不断吸引着年轻观众并延续着其生命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也体现在文化营销、传播以及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上;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不仅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当地人们利用壮锦手工制作各种类型的斜挎包、钱包、围巾等,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销售,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宣传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千年非遗工艺。
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中深思熟虑的选择,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郑重承诺。这一理念的实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得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在时代的洪流中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社会持续进步,为建设一个富有文化自信的现代化国家奠定扎实的基础。(朱芮林)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