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根据党中央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规范统筹督查检查考核,优化方式方法,强化结果运用,更好地发挥考核激励鞭策的指挥棒作用。基层干部表示,考核化繁为简,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抓落实的时间就多了,为民服务的精力就足了,可以更好地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了。
化繁为简,让考核回归本真。在过往的考核体系中,名目繁多、频率过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让考核本身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更成为了基层干部的沉重负担。如今,随着考核机制的改革深化,“化繁为简”成为了主旋律,让基层从繁重的迎检任务中解脱出来,拥有了更多抓落实、办实事的时间与精力。考核在于检验干部的实际工作成效,而非形式主义的堆砌。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心工作,精准设置考核指标,确保每一项考核都能切中要害、直击靶心。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让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还能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与用人导向。
以民为本,让考核更接地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党的事业的根基所在。因此,在考核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这意味着,我们的考核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的增长,更要关注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效。不仅要听上级的评价,更要听群众的声音,让考核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温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群众满意度调查等考核指标,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加强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让群众参与到考核中来,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政绩考核的群众参与度与公信力,还能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的良好氛围。
公平公正,让考核成硬约束。公平公正,是考核工作的生命线。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要求我们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特点与差异,避免“一刀切”式的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程序规定,防止人为干预与暗箱操作。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坚持奖惩分明、奖优罚劣的原则,让考核真正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硬约束”。此外,还要注重考核的常态化与长效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机制等措施,推动考核工作由“一时之考”向“长期之制”转变。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考核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能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杨超会)
编辑:李钰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