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违规解约事件一直都是“打工人”不可言说的痛,虽然《劳动合同法》有列明不可解除的各项条款,但由于雇佣关系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不少不良企业从中钻空子,加上劳动维权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劳动者负担重,导致劳动者维权难,面对这种种困难,社会各界需齐努力,共维系。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因涉及自身利益,怕被针对、报复,多数劳动者敢怒不敢言,选择吃哑巴亏。大多数劳动者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清楚维权的流程,不懂得为自己维权。人社、司法等部门联合属地的村、社区,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讲,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各大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像卫生防疫和反诈知识一样宣传到每家每户。
畅通投诉渠道,强化约束力。维权时间长,耽误劳动者再就业的时间,浪费心力,企业有专人负责人事纠纷,而劳动者是弱势群体,发生纠纷仅靠本人斡旋。人社部门应畅通涉企投诉渠道,建立快捷的仲裁程序,缩短办理时间,为劳动者和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找出事实的真相,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将仲裁结果与企业信誉、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企业有一定的约束力。
建立专业平台,方便群众咨询。违法证据收集难,违法行为难以界定。合约条款认定困难、复杂,企业方钻法律漏洞,甚至转“主动”为“被动”,逼迫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群众遇到相关的情况,有的劳动者在网上搜索,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了解不深,没有专门的服务平台。建议建立专门网络免费咨询平台,人工服务,为劳动者解惑,有利于加强对劳动者需求的了解,推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事的工作力度。(曾琪朦)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