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类俄罗斯商品馆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商圈,蓝底白字的醒目标识与标志性的套娃摆件,搭配循环播放的俄语歌曲营造出浓厚异域风情氛围,俄罗斯商品正成为人们的猎奇消费对象。然而,有不少网友指出,店内商品来源引发争议,并不全是俄罗斯产品,而且存在价格虚高。
笔者认为,突然爆火的俄罗斯商品店更像是一场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需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虽然中俄双方不断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俄罗斯特色商品也广为人知。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商品店存在宣传不实、品牌不明、手续不全等问题,目前有些俄罗斯商品馆门店已经出现边开边撤的现象,导致顾客购买服务得不到保障。
我们应看到此次追逐俄罗斯商品的热潮背后透露着一部分人长期以来对国外产品的品质迷信,对其不假思索地盲目信赖。这是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不高,国货质量表现不佳,相比之下,外国企业产品质量标准执行更严格,久而久之给一部分中老年人留下了刻板印象。
事实上,在中国优秀企业经过不懈地努力追求下,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亮丽名片,俄罗斯商品店也有很多国外标签的商品其实属于出口转内销。目前随着企业品牌意识树立与市场质量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年轻消费者信任与忠诚,国货崛起势不可挡。(楚度)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