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从小说《红岩》到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再到歌剧、戏曲版的《江姐》,“江姐”的形象和其背后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但在成为“江姐”之前,她是江竹筠。那么,她是如何受到革命感召,从江竹筠变成“江姐”的呢?
作为该剧总导演,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刘为更愿称《红梅开 红梅红》为“江姐前传”。刘为说,能将江姐的青春重现于当代观众的视野是一件很温暖的事。剧目另辟蹊径,避开了江姐入狱后的故事,串联起她从少年时代一路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历程,让观众从中理解到红梅怎么开、红梅又为何红,那便是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民风民俗、先进思想,特别是自贡这片热土的哺育。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并非易事。“虽然讲的是革命英雄的故事,但音乐并不老套,贴近当代的审美。”刘为表示,剧目选择具有现代感的音乐和舞蹈风格,使整部剧气质年轻化、时尚化。剧中使用了说唱的音乐形式,使多人场景的对话节奏紧凑、语气活泼,搭配充满动感的舞蹈,形式多样,整个舞台生动鲜活。
富有地方特色的井盐文化也在剧中多次出现,天车、盐井等“有盐有味”的场景被搬上了舞台,让观众通过这部剧了解江姐的家乡——自贡。

舞台上,随着剧情的不断变换,江姐扮演者徐建梅的情感和情绪状态也跟随江姐的成长阶段,迎来富有层次的起伏。一个充满蓬勃朝气和赤子情怀“青春版”江姐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拉近了英雄和大众的距离,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12月18日一大早,我直接说不出话来,发低烧全身酸痛,而当天下午我要演两场。”徐建梅说,她立即前往诊所打消炎针、做雾化,在上场前吃止痛药,硬是咬牙完成了演出。

此外,为了胜任此次音乐剧的演出,她将《歌剧魅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金沙》等经典音乐剧一遍遍反复看、认真听,并通过练习绕口令,来增强自己的台词功底。
今年36岁的喻迪从5岁起就开始学习声乐,他笑称“自己的唱段并不难,但难的是表演。”因为,喻迪所饰演的“汪庆生”要从8岁演到20多岁,这就要求他在形体、动作、语气、声调上体现年轻化,既有少年的青春感,又不乏坚毅感。

记者了解到,除了颇有经验的优秀演员外,《红梅开 红梅红》还大胆启用青年人才。近年来,市歌舞曲艺演艺公司着力培养青年艺术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培养锻炼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堪当重任的年轻人。

“丁禹天”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他的一言一行对江竹筠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让“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自己与角色共鸣,甘浦汛写下了1200多字的人物小传,从角色基本信息、成长背景、革命经历、性格特点、情感世界五个方面,还原了自己心中的“丁禹天”。


在舞蹈方面,公司舞蹈队队长王雨婷表示,14名舞蹈演员不断变换着身份上场,从爱国青年到女工、从盐工到“黑衣人”,背后是演员们日复一日刻苦排练。“14场巡演经历让人难忘,我们每场都需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观众的掌声是最好的嘉奖。”王雨婷说。

近年来,自贡注重用好、用足、用活“江姐故里”红色资源,全方位、多维度传承弘扬江姐精神品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编辑:郑鑫玉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