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周馨钰
“项目运行正常,就是最好的消息。”王义官深知,微信群里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他和公司团队两年多的奋斗与坚持,更是项目所有参与者携手为落实“双碳”行动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对能源行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高盐、高湿的海洋环境下,如何高效输送分离后的燃料气,把更多二氧化碳“关”进海底?这离不开自贡“原字号”企业通达机器提供的关键动设备。
时针拨回2022年6月27日,王义官接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发来的紧急需求:“惠州32-5平台示范项目”需要一台伴生气压缩机橇(包含配套的伴生气压缩机冷却器橇)和一台二氧化碳压缩机橇。

“这是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全面投用后,每年将回收超1800万立方米的伴生气和封存6000吨二氧化碳。”……在了解到项目的重要性和客户需求后,通达机器立即派技术团队前往惠州32-5平台考察勘测,再着手方案设计。
针对海洋高盐、高湿、高压的复杂情况,近二十年的海洋平台用压缩机设计经验告诉他们——“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以适应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排气压力,排气量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能很好为伴生气增压和二氧化碳增压。”王义官对记者解释道。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项目伴生气压缩机橇要求采取高速无油的设计及运行方式。此前我们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王义官说道,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密封件材质和结构,确保了压缩机的可靠运行。

在项目二氧化碳压缩机橇的设计上,通达机器也碰了“壁”。由于惠州32-5平台属于老平台,空间有限,对压缩机橇的外形尺寸要求极为严苛。面对这一难题,通达机器的技术团队经过多次“头脑风暴”,提出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将压缩机主机、主电机等主要部件布置在下层,部分配套设备、阀门、仪表等则布置在上层,既满足了尺寸限制,又确保了合理的检修空间。
2023年8月,耗时一年,惠州32-5平台所需伴生气和二氧化碳压缩机橇的《技术协议》正式敲定。此时,距离项目交货期只有短短的60天。
面对紧迫的时间表,通达机器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将这两台压缩机作为公司的头号任务。全工种出动,两班人马24小时连轴转,歇人不歇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速、提速、再提速!

两台压缩机橇总装阶段的生产情景,令王义官记忆犹新。“平时只有两三个工人作业,一道道工序的来。那时却是五六个铆工、焊工、电工同一时间‘扑’在一台压缩机橇上,交叉作业。电焊声、敲击声、风扇声此起彼伏。”当时,自贡连续多日高温,大家的工服逐渐被汗水浸湿,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多。

终于,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达机器如期完成了两台压缩机的生产和交付。当这两台设备被装上货轮运往惠州时,王义官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经过复装、安装、调试,2023年10月,惠州32-5示范项目启动试运行,“自贡造”压缩机率先应用于海上膜脱碳项目。

“对于这样复杂的海洋平台用压缩机,能够在两个月内完成交货,行内人说这是通达机器创造的一个奇迹,因为通常需要的时间是三到五个月。”王义官自豪地说。
试点先行,尝试继续。王义官透露,他们正在尝试伴生气吞吐量更大的海上膜脱碳项目,继续为我国海上油气田的环保技术提供设备保障。
惠州32-5示范项目折射出通达机器对科技创新的坚持。正是因为逐“新”前行的发展路径,让自贡这家在全国CNG压缩机领域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原字号”企业不断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自贡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主动竞逐“智改数转”新赛道,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别人可能不想改,不想转,我们主动转。”王义官说。
由于产品定制化的特性,通达机器决定进行数字化转变。去年,投资200余万元的三坐标检验检测中心已基本建成,王义官称其为自贡范围内检测尺寸最大、精度最高的三坐标检测检验中心。“全面投用后能实现压缩机关键重要零部件自主检测,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降本增效。”

今年,通达机器打算全面深化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车台数字化改造,完善数字化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减少人工录入的错误和时间成本,同时对数据形成监测报告,持续优化改进产品。“改造后的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车台,有望成为自贡市乃至四川省范围内最先进、最专业化的试车台。”王义官自信地说。
当下,作为自贡传统优势制造企业之一的通达机器,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映照出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
“我们正在抢抓自贡鼓励校企联合的机遇,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王义官表示,公司将作为主导力量,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加快高速压缩机研发步伐,让科技“关键增量”持续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
(受访方供图)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