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罗祥瑞
自贡融媒记者 王汉卿
在幽静的后龙山中,隐藏着罕为人知的唐代摩崖造像,千年前的古人,以石说话,将心中的祈盼,融入山壁上,挥洒田野间,凝聚成三龛与自然一体的造像,成就了当时的热闹喧嚣。斗转星移,岁月流转,曾经的晨钟暮鼓,如今的人迹罕至,但造像依然屹立,坐拥山间的宁静,为世人揭示着唐朝艺术的瑰丽。

后龙山摩崖造像位于荣县旭阳镇天车村19组,坐北向南。为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分布面积约17300平方米,共3龛,分别为弥勒坐佛龛、鬼王龛及舍利塔龛。

弥勒坐佛造像通高6.33米,头顶苍天,身倚青山,足蹬大地,依山而形,自然天成。

雕琢可谓精细,阳光透过绿荫缝隙洒在佛像身上,独具宁静之美。

面部形态完整,但因常年被树林遮盖,风雨侵蚀,有风化现象,头部长满了青苔。


造像头饰螺髻,耳坠大环,双手佩环,于胸前结法印,造型独特,为荣县仅有。


在下面的田坎,还有两个摩崖石刻,分别是鬼王龛和舍利塔龛。这两龛石刻造像布局严谨,刀法明快,线条流畅,伫立在青山水田之间,野草环绕,鸣虫做伴,犹自从容。

古人以石叙事,这些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石刻造像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蕴含了巴蜀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后龙山摩崖造像于1993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2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