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罗祥瑞
自贡融媒记者 王汉卿
波光粼粼的旭水河上,微成弧形的奉先桥如一泓弦月静卧河面,守护着荣县母亲河柔美的身姿,这座古桥自清代建成起,就连接两岸的交通,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直为人们提供着便捷,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

奉先桥俗称高滩大桥,位于荣县乐德镇高滩村10组,横跨旭水河,呈东西走向,建于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

古桥为拱卷式三孔石拱桥,桥长53米,宽5.88米,高13.5米,每孔拱卷宽10.7米,两侧石栏高0.87米。

桥面用条石铺成,桥两端各有7米石级踏道,桥头左右两端圆雕石狮,已经损毁。


桥拱正中有一条穿桥而过的圆雕锁江石龙,有“蛟龙镇桥压水灾”之称,依稀可见龙角、龙鳞,有风化迹象,龙口朝上游(荣县方向)大张,畅饮江水,龙尾朝下游(自贡方向)摇摆,稳固激流,整体造型栩栩如生,蓄势待发,似乎时刻准备对付上涨的河水。

桥面西侧踏道处有修桥记事碑,碑为单间三楼庑殿顶结构,高3.3米,宽2.1米,两侧有抱鼓石。

整个石碑远看像座大门,外观造型十分考究。

碑文的大致内容依稀可见,中间“百代流芳”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最为清晰。

古桥承载了悠远的历史,凝结着百姓的智慧,融实用性、观赏性、纪念性为一体,现在依然能通行,让人不禁赞叹桥体的坚固。

奉先桥历经岁月的洗礼,沾染一丝斑驳,换来一份古朴的韵味,潺潺流淌的河水穿过敦实厚重的桥洞,诉说着缱绻温情。

夕阳下沉,余晖映照在古韵盎然的石拱桥上,映亮了临河的民宅。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淡雅的乡村暮色图。奉先桥保持了原有风貌,对研究清代桥梁建筑结构、风格及四川的经济、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在很高的科学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盐都文物・镜像㊼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报道|奉先桥:守护“母亲河”的弦月
编辑:罗祥瑞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