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喜庆余韵尚未消散,自流井区的田野已跃动着春耕序曲。农户们抢抓农时投入备耕:农资仓储堆满优质种子,农机检修车间火花飞溅,农技培训课堂座无虚席……多方力量协同联动,为春播夏耘筑牢根基。

“全区已建立三级农资保供体系,目前储备农作物种子210吨、化肥4850吨、农药15吨,完全满足春耕需求。”自流井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两轮专项执法,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5家,查扣不合格产品230公斤,切实保障农资质量安全。

科技赋能成为今春备耕最大亮点。该区与市农科院共建“院地合作示范基地”,重点突破四大技术领域:双优双高杂交水稻品种选育、中稻+再生稻轻简栽培模式创新、川南彩色稻丰产技术集成、功能型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这些科技项目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亩均效益提升12%以上。

在仲权镇智能育秧中心,农技专家正指导农户操作土壤墒情监测仪。“施肥需遵循‘三看’原则——看天候墒情、看作物长势、看检测数据。”区农技站站长表示,今年创新实施“1名专家+3名技术员+N个示范户”的包片服务机制,同步印发《2025年主要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手册》,将测土配方、水肥一体等7项关键技术精准送达田间。
行走在自流井的乡间沃野,智能灌溉系统喷洒出彩虹水雾,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编织绿色网格,物联网终端实时回传土壤数据。在这幅科技春耕图景中,种粮大户李建国充满期待:“有了精准气象预警和病害防控预案,我们有信心让亩产再创新高。”当科技创新与传统农时深度融合,金秋时节必将迎来沉甸甸的丰收馈赠。(石枭麒)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冯方湲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