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罗祥瑞
自贡融媒记者 王汉卿
在荣县吕仙村,一座形似伏卧巨狮的山峰巍然矗立,其奇特的山峰与陡峭的岩壁仿佛狮头,刚劲有力的山体轮廓宛如狮身,散发着不可侵犯的威严,清咸丰同治年间,当地乡民为躲避祸乱,曾在此山建砦自保,因山形似狮子,加之狮子威猛神力,可以震慑四方,故取名狮子寨,从此,乡民有了护佑避凶之地。岁月流转,这座山寨已融入狮山之貌,成为当地人文历史的见证,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访。

狮子寨依山而建,并非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村寨,而是由工匠在巨石上凿出的众多石屋组成。

原先仅有北寨门一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沿栈道上山,曲径通幽,恍若隔世。

走进寨子,这里有许多石室围绕崖壁修建,数量近20间,大小不一,多在20至30平方米左右。

石室造型普遍方正规则,既有单间,又有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单层层高一般在2米多。

石室全部是采用凿空山石而成,而非普通条石砌筑,一般设有瞭望孔及用于通风透光的窗子。

从石室的形制和大小来看,分为不同的功能用房,凿刻十分工整。

石室有的彼此相通,穿行其间,处处玄机,可以看到凿石而成的各种生活设施,有排水沟、储水池、引水槽、灶台等,虽历经岁月侵蚀,伙房仍留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能够遥想当年寨民们生火煮饭的场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曾经作为生产队集体的保管室,用于储存红苕等粮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村民在寨子上生产、生活。

如此规模宏大的石室,县志上没有记载,也没有文字题刻等可供考证,其身世谜团还没有完全解开。关于石室的来历,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最早这里是汉代崖墓群,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战争及匪乱,周边乡民为避乱自保,利用崖墓作为庇身之处,并逐步对崖墓进行开凿扩大,先后经上千年改建达到现今规模。

第二种看法是:南宋末年,元蒙军队攻打四川,朝廷令各州县构筑防御工事,这个地方是整个老君山、李家岩军事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物质储备、伤兵疗治和老弱妇孺的居所。

狮子寨规模宏大、布局巧妙、室内开凿十分工整平滑,分为不同功能区,从这几个方面看,应该是在周密规划的前提下一次性完工,更大可能性是建于南宋末年的军事防御设施。

【原标题】盐都文物·镜像㊾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报道 | 狮子山上的“庇护所”
编辑:尤洋
责任编辑:缪静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