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首批70名“AI公务员”正式“入职”的消息,瞬间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引发广泛热议。据官方披露,深圳首批AI公务员主要负责行政审批、材料审核等流程化工作,其审核时间从平均30分钟缩短至3分钟,效率提升90%,错误率则控制在5%以内。除了深圳,目前呼和浩特、赣州、广州、无锡等地,也都宣布完成政务环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
这场由技术引发的“效率革命”,在公务员群体中引发了一场关于职业未来的集体焦虑。有人担忧,“AI公务员”不领工资、不交社保、不会摸鱼,功能还如此强大,是否会抢走公务员的“铁饭碗”?
一、“AI公务员”效率与精准的双重赋能
AI公务员在处理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任务时展现出显著优势。例如,公文处理、信息检索和基础数据分析等工作,AI能够将格式修正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这种高效性不仅提升了政务工作的整体效率,还减少了人工反复校对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方面,AI的精准性和快速性是人类难以企及的。
AI公务员不受时间限制,能够提供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在非工作时间继续处理紧急事务,如在线审批、应急响应等。
二、“AI公务员”技术赋能下“温度”缺失
人类公务员的核心价值在于复杂决策、政策创新和人性化服务。在政务工作中,许多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验、政治智慧和道德判断。例如,在政策制定中平衡各方利益、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应急管理,以及在基层工作中与群众进行情感沟通,这些都需要人类公务员的智慧和同理心。政务服务还需要情感沟通和灵活性。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门,了解广大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理解,这种人性化的连接,是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复制的。即便AI能把办事流程优化得再“纵享丝滑”“滴水不漏”,可要安抚着急上火的办事群众,还得靠那句轻声细语的“大爷,我给您想办法”。
此外,AI在责任承担方面也存在局限性。在涉及法律执行或公共决策时,责任主体必须明确,而AI目前无法承担最终责任。人类公务员不仅需要处理事务性工作,更要关注复杂决策和群众需求,这是AI难以替代的。
三、“速度”赋能“温度”加持实现人机协作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AI公务员更可能成为人类公务员的高效助手,而非替代者。未来,政务服务可能会形成“AI+HI(人类智能)”的混合决策模式。例如,新加坡的“GovTech”项目已经实现了AI预决策与公务员终审的协同机制。在这种模式下,AI承担标准化、数据驱动的工作,而人类公务员则聚焦复杂决策和人性化服务。
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不仅能提升政务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AI的高效性和人类公务员的智慧与关怀相结合,将为政务服务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朱星宇)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