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陈凡逸
“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3月4日9点30分,春日暖阳下的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操场瞬间沸腾。学生们进行着大课间活动,他们相互配合玩起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绳……绿茵场上掀起了一场运动风暴,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春节前夕,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要求2025年春季开学后,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规定,并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为落实省教育厅、市教体局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安排部署,满足学生们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该学校在近期购置了上百件高质量体育器材,在运动场、教学楼、博学广场上设置6处体育器材共享站。这些器材种类繁多,从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到跳绳、毽子等一应俱全,并创新性地采用了便捷的自取共享模式。

“过去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是放置在体育器材室,由专人保管,只有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才进行使用。现在,学校把共享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在公共区域设置体育器材共享站,供师生随时、自由使用。”校长王奇介绍道。

记者在学校看到,当课间铃声响起,乒乓球桌区是最具人气的“活力微站”,清脆的击球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这种碎片化的运动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学生们因长时间学习而产生的身体疲惫和心理压力,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诚信借用、自觉归位”的良好风尚在学生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记者注意到,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学校体育老师们提供了专业的运动指导,细致入微地讲解每项运动的技巧要点与安全规范,并通过亲身示范,帮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体育课大变身,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化。”学校党总支书记张贤丽表示,学校将持续通过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家庭作业”体育大礼包,让学生在心中种下终身体育的“种子”,全面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体育是健康生活的保障。
体育器材共享站,不仅是一处处器材角,更是一扇通向健康中国的窗口。这里,每一次挥拍、每一脚射门、每一滴汗水,都在书写“以体育人”的答卷,见证“双减”政策下校园的生机勃发。在这里,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卓越、勇于挑战的精神体现。
(除署名外,由受访方供图)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