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万物复苏。3月6日,记者走进联络镇中心村集体经济果蔬大棚,盎然的绿意和蔬果的清甜迎风而来,让人顿感舒适惬意。菜农们穿梭其中,不停地覆土、施肥、观察、记录,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

凑近一看,但见曲折缠绕的枝头上,色彩翠绿、状如灯笼的果实一颗挨着一颗,看大小估计正处于“青春期”。管理人员站在一旁悉心照料,其细致程度不亚于母亲呵护刚出生的婴儿。“这些番茄可是我们大棚的宝贝,目前处在坐果期,这个时段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开展温度管理、控水控肥、疏果、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番茄坐果率,确保今年能丰收。”菜农徐大哥表示。

“今年分批次育有4个品种的番茄,目前园内108个蔬菜大棚的番茄均已挂果,叶色浓绿,根系健康。为全力确保番茄品质,我们村还邀请了数位专业的番茄种植业主共同合作,通过智能温室技术、配套水肥一体化等措施,预计可实现黄瓜、番茄、草莓等作物亩产提升30%。”中心村主要负责人李其勇告诉记者。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果蔬大棚经济?李其勇表示,从前村内种植技术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田地亩产少、村民收入低,周边群众也因为常常吃不上新鲜蔬果而有所怨言。前几年,联络镇不遗余力,最终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万元,成功在中心村建设集体经济蔬菜大棚60余亩,并通过‘集体经济联合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机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引领、家庭农场主导、农户全过程参与的联动作用,逐步提高本地村民就业增收,从而一步步扎实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悉,中心村集体经济目前已与业主共同建立“三时三供”产销体系,分别为春提早(3月番茄)、秋延后(11月叶菜)和冬错峰(1月草莓)。同时与收购商签订年度保价订单,建立冷链专线,确保12小时内鲜蔬直达市区合作商超。“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务工挣薪金、庭院经济赚现金,这种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财富分配惠及农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是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成功案例。通过发展蔬菜大棚经济,预计能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李其勇表示。(杨帅枫)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