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黄鸿 李婷 喻佳

当时,市场经济如同初升的太阳,开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那个充满变革和希望的年代,自贡彩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一时期,自贡彩灯首次赴海外展出,开启崭新的一页。随着自贡彩灯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彩灯行业随之迅猛发展,释放出人才聚集的“强磁场”,吸引众多技能人才投身其中。

第一次参与灯组制作,康跃红收入七百余元,相当于原来大半年的工资。以前每一笔支出都要精打细算的她,拿到“巨款”的第一时间便给女儿购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看着女儿手舞足蹈的样子,康跃红说不出的高兴。随后的年月里,康跃红深耕彩灯行业,虽然累但充实,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走进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她告诉记者:“自贡彩灯给了像我这样的手艺人更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实现了人生价值。”

第31届自贡灯会网红灯组“青城双姝”成功“出圈”,彩灯工匠在背后的付出至关重要。美工师范晋波介绍,“青城双姝”是目前最大的人物灯组,其制作难点在于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他和团队深入讨论后,利用软件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精准把握每一根铁丝的尺寸和曲率,同时采用分丝工艺塑形,确保了成品完美还原设计方案。

彩灯行业用工主要集中在春节等时段,时常出现季节性短缺。在用工高峰时段,美工师、裱糊师等熟练工人供不应求,部分企业开出高达千元的日薪,仍难觅合适人选。可在节庆之后,灯展项目减少,大量从业人员又面临无工可做的局面,影响彩灯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项目执行。因此,彩灯工匠们严重缺乏归属感和稳定性,其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彩灯行业相关职业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且缺乏统一的彩灯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这一现状导致从业人员对岗位范畴、职责定位及职业发展方向普遍存在困惑与迷惘。同时,由于晋升通道受限,行业难以形成有效的人才集聚效应,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环境亟待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彩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自贡市依托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全国首个中华彩灯学院,开设彩灯制作、设计、管理专业,建立“彩灯产业研究院”和“自贡彩灯学院职业培训学校”,完善“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四级彩灯人才培养体系。彩灯学院执行院长陈家鸣介绍,通过“全日制培养+短期实训”的模式,彩灯行业发展迎来了更多新鲜血液。

两年前,“彩灯艺术设计师”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完善的培训、评价、晋升标准在自贡逐步建立,为彩灯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和尺度。同时,针对彩灯项目用工季节性强的特点,人社部门为彩灯行业提供了建安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政策。



他们传承工匠精神,总想着用智慧和勤劳点亮自己照亮城市温暖世界。这背后,城市也反哺其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获得感,使得众多彩灯工匠实现了从“谋生”到“创造幸福人生”的转变。这样相互成就的关系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关系社会民生,有助于解决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是自贡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当前,如何把“自贡彩灯”这一国际品牌擦得更亮,如何持续增强人才这一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饱含着十多万彩灯工匠及其家庭的殷切期盼。前不久,自贡彩灯宣传推介联盟创新组建,加强彩灯人才教育成为联盟热议的主题。面向未来,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专业培训、技术创新、对外交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举措必不可少。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也希望彩灯工匠继续发挥工匠精神,通过创新创造、苦干实干,持续走出国门,展现自贡特色,继续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郑皓匀)
编辑:欧亚非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韩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