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为三线建设奉献青春的前辈们量身定制的“银龄嘉年华”在富顺滨江壹号广场上演。这场以“乐享银龄·活力无限”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让50余位晨光化工研究院退休建设者们再次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活动中,这些曾铸就“三线精神”的银发匠人们,用不服老的气势挑战各项趣味运动。矿泉水瓶垒成的“瓶阵”前,78岁的张师傅扎着马步,皮球划出优美的抛物线——恰似四十年前在实验室里校准仪器的专注神情。投壶区飘起阵阵喝彩,曾参与设备调试的“技术大拿”王大爷“连中三元”,手掌稳健依旧:“当年我们安装精密仪器,讲究‘手稳、眼准、心静’,这投壶啊,异曲同工!”

最具挑战的“盲投沙包”环节,意外成为欢乐爆点。有位奶奶脱口而出:“当年厂房定位全凭脚步丈量,这方向感可比GPS准!”歪斜的沙包引发阵阵笑声,却也让志愿者们感动得红了眼眶——这些用脚步丈量时代发展的开拓者,如今依然保持着积极昂扬的生命活力。

夹乒乓球比赛区,李奶奶“在家夹菜稳当,夹球倒像跟球较劲”的幽默自嘲,道出了从实验室化学夹钳到日常筷箸的岁月流转。围观的老工友们用当年车间里的默契为她打拍子,银发间传递的不仅是加油声,更是半个世纪同事情谊的温暖回响。

“他们曾用算盘珠敲出精密数据,用脚步丈量出工业蓝图,今天夹起的每个乒乓球,都闪耀着三线建设的精神光芒。”社区志愿者小陈动容地说。参与活动的陈阿姨望着活动现场飘扬的“三线建设纪念旗”,眼含泪光:“孩子们在远方追梦,社区替我们守望着当年的战友情,这‘家温暖’比退休金更实在!”
这场精心策划的“银龄嘉年华”,是临江社区“三线精神赓续计划”的温暖启航。当《歌唱祖国》的合唱声在滨江广场响起,老建设者们布满皱纹的手掌紧紧相握——他们曾把青春锻造成祖国的工业脊梁,如今在社区的温情守护中,正将三线精神化作银龄岁月的璀璨霞光。这份“家一般的关怀”,必将如当年建设者们夯实的地基,历久弥坚。(邓井关街道)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