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为媒,以“赶集”为趣,打造特色“摊位”,让居民在“烟火气”中感受“文明温度”。近年来,大安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集中、定期、分众化、多样化的文明实践“大集市”+“小集市”服务活动,将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真正实现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摆摊设集 精准服务集群众所需
文明,不仅体现于城市建设的硬环境,更体现于人文素养的软实力。
“大山铺场镇上有集,有表演看,好热闹,快去看看哦!”“听说这个文明实践集市里很多免费服务,还能学到实用知识,一起去不?”“走走走,去赶集!”附近群众呼朋引伴,热情高涨。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安区第一场“集市”在大山铺镇老街拉开序幕。舞蹈表演《太平女儿鼓》,孩子们欢快地敲着锣鼓,踏着节拍,瞬间点燃喜庆热闹的气氛。这场集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琳琅满目的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赶集”,现场活动异常火爆。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中国梦·劳动美”“家门口‘赶大集’”“零距离·趣赶集”……170余场文明实践集市,把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服务群众超22.3万人。
每次集市开办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借助社区“村民议事会”“网格微协商”等,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微心愿征集,全面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形成义诊、义剪、政策解读、环境美化等51个服务需求清单,为供需匹配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悉,大安区“文明实践集市”整合文化、医疗、民政、教育等各方资源,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将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成为城市文明的符号和崭新名片。
集结力量 高效便民显暖心服务
“阿姨,您看这个发型满意吗?”“这针脚密,补得真结实!”“小伙子,最近我的头有点发昏,帮我量一量血压。”三多寨古城墙广场上,闻讯而来的居民有序排队,接受暖心服务。
“今天这个文明集市活动,我不仅参与了团结传统草编、‘绿书签’活动,还学习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真是收获满满啊,这样的活动真好!”一位群众对这场文明实践活动赞不绝口。

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办好事是“文明实践集市”开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确保将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需求高效“打包”送到群众身边,大安区聚合各镇街和卫健、司法、教体、消防等11个部门、18个企事业单位和40余个社会组织力量。号召道德模范、“最美大安人”等示范带动,“铸钢驿站”“龙井栋长”等60余支特色队伍,“红姐话事”“盐未·龙情微笑”等18个特色品牌,采取“固定设点+流动摊位”“大集市+小集市”相结合的形式,在人流量大、群众自发活动多的公共场所,组织开办“文明实践集市”,解决各类具体问题600余件。
微光成炬 春风化雨促文明风尚
“今天这个文明实践集市真是暖到我们群众心坎里。以后我也要参与进来,尽自己所能服务社区群众,互帮互助,做到社区书记说的‘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龙井街道华大社区曾阿姨对集市交口称赞。

据悉,在开展“文明实践集市”过程中,辖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穿上“红马甲”。培育了“古寨院长”“幸福合伙人”等一批新的基层文明实践队伍,吸引老党员、老教师、好媳妇、好婆婆等1200余人加入到文明实践队伍当中。他们将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视为一种精神追求,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明浸润传承其美,成风化人璀璨其光。下一步,大安区将继续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多方力量,联动全区各单位、各行业,在城乡地区持续开展“文明实践大集市+小集市”活动,进一步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内涵,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风尚”融入“日常”,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张悦琳)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