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县东佳镇,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支由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民警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他们带着对特殊群体的牵挂与温情,手拿医药箱和登记册,穿梭于街巷院落。
“李嬢嬢,最近睡眠好些了吗?新换的药还适应吗?”4月27日,在清晨的阳光中,镇卫生院李医生敲开了患者家门——这样的场景每月都在全镇的重精患者家庭中上演。

走访中,该镇社治办工作人员但少科在细致记录服药情况和精神状态的同时总会多聊几句家常,“每次走访不仅是数据更新,更是心贴心的关怀。要用真诚叩开患者心门,才能真正把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但少科表示。
近年来,东佳镇坚守“不让一个人掉队”承诺,创新打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全链条关爱体系,用精细化服务托起特殊人群的稳稳幸福,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镇党委政府牵头联合卫生院、派出所多方力量,建立‘1+2’联合随访机制,通过季度上门随访、日常电话问询,建成起病情有人问、困难有人管、需求有人应的温情网络。”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实地走访外,东佳镇还依托全面的一线数据实现全镇133名患者“一人一策”精准动态管理,根据患者服药规律、精神状况等指标,动态调整随访频率和帮扶措施,村医每周为独居患者上门测血压,网格员每天通过微信提醒家庭按时用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守护,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温暖。患者家属王大姐感慨:“现在每周都能接到关心电话,心里踏实多了。”
面对复杂个案,东佳镇提前研判提前预警,将重点人群的医疗记录、随访观察、社会表现等20余项指标锚定为研判坐标,精准定位问题关键。今年共有5名病情波动患者的风险被提前预警,通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加强家庭监护等举措进行处置,问题处置率达100%。
当谈到努力下的成果时,该镇社治办工作人员熊林花眼神坚定:“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既要筑牢安全底线,更要让患者活得有尊严、有希望。”
从定期随访的温暖叩门,到分类管理的科学施策,再到疑难个案的联合攻坚,东佳镇用温情与努力书写着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的暖心答卷。如今,在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守护下,该镇优化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庭从“被管理”转向“享服务”,医疗体验焕然一新,绘就东佳平安建设的温情底色。(张庆麟/图文)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