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迈向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党员干部应学习精湛烹饪技艺,以大火烹炒之功,让文化强国这道硬菜“色”“香”“味”俱全。
追本溯源选食材,倒“中国红”上色。食材决定菜品根基,文化素材的选择关乎作品底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烹饪文化硬菜的“山珍海味”。党员干部应练就“火眼金睛”,化身“文化采撷者”,深入历史长河打捞“珍品”,阅读历史典籍“精髓”,让“民惟邦本”的治国智慧、“和羹之美”的包容思想走出故纸堆。要深入革命老区,采访革命先辈及其后人,探索那些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故事,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章或书籍,让革命文化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成为文化硬菜中最炽热、最具感染力的一抹“中国红”,让世界透过这抹色彩,看到中国文化的坚韧与力量。
博采众长调佐料,添“融合粉”增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队络绎,东西方文明沿着商路相互渗透,再到如今多元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加速汇聚,彰显着文化融合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要做“文化调味师”,既守住“本味”,又善借“他味”。要立足时代前沿,绘就文化融合新篇,借助数字技术、新媒体平台等现代手段,让古老文化重焕生机。要拓展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搭建中外文化对话平台,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文化硬菜散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之香,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火慢炖贴民心,提“烟火盐”入味。文章指出:“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强国的“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党员干部需俯下身子当“文化掌勺人”,把准群众口味,把“阳春白雪”熬成“家常羹汤”。要深入了解群众对文化的期盼,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应建设更多“乡村舞台”“田间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文化作品加入“正能量”,给文化提“鲜”,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升华,促使文化硬菜沾满“烟火气”,化作百姓舌尖上的“乡愁”、心尖上的“归属”。(富顺县邓井关街道 彭麟寒)
编辑:冷观亮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