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猿辅导年轻教师猝死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一位出身寒门、即将举办婚礼的90后教师,倒在了冲刺KPI的工位上,这个充满悲情色彩的个案,撕开了教培行业过度加班现象的血色疮疤。
从猿辅导到作业帮,从斑马再到高途课堂……在资本驱动的教培赛道,"续班率=生存率"的残酷法则正异化着教师职业本质。本该传道授业的园丁,被迫转型为24小时在线的"客服+销售";本应温馨的师生沟通,异化为深夜追魂的营销话术。
如果教培行业的繁荣,必须建立在打工人的健康透支之上,那么这种“繁荣”,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削罢了。这场悲剧折射出三重结构性暴力,一是企业将经营成本转嫁员工,用"自愿加班"逃避法律责任;二是"隐形PUA"职场文化盛行,以"狼性团队""家人文化"裹挟劳动者;三是新业态劳动保障存在立法空白,猝死认定常陷入"取证难"的困境。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拿命换钱"的畸形价值观正在向全行业扩散。
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应立即启动教培行业劳动条件专项整顿,建立"熔断机制"强制终止超时工作;探索"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要求企业自证未强迫加班;工会组织应在新经济领域突破建会瓶颈,为劳动者筑起集体维权屏障。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我们在深夜接到教培机构的营销电话时,或许该少一分烦躁,多一分警醒——电话那头,可能是另一个濒临崩溃的打工人。这场关于生命与资本的博弈,需要全社会共同书写答案:教育的温度,不该用教师的血泪来保温;企业的发展,更不能以员工的性命为代价。
编辑:冷观亮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