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如约而至。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天宫筑梦,浩瀚宇宙中不断刷新的“中国高度”,见证着一代代航天人将神话变为现实的壮丽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喝彩,更需深刻领悟航天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密码,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在银河逐梦,点亮宇宙的灯塔。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点亮攻坚克难的“信念灯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航天史犹如一座用奋斗之光照亮暗夜的灯塔,指引着突破重围的方向。当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科研团队在至暗时刻以“归零”精神重燃信念之火,用700余项技术改进让“胖五”浴火重生;当“嫦娥四号”面临月背登陆“盲区”时,技术团队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点亮创新灯塔,在38万公里外书写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的传奇。这盏“信念灯塔”昭示着,核心技术突破从无捷径,唯有以“越是封锁越要突围”的志气,才能在“卡脖子”处凿出生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航天人为标杆,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血脉,将载人航天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在乡村振兴、科技攻关的浪潮中高举奋斗之灯,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火种,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远征航程。
以“万人操弓共射一招”的团结姿态,点亮众志成城的“同心灯塔”。“人心齐,泰山移。”航天工程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注脚。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在苍穹闪耀,恰似一座由30万双手共同托举的“同心灯塔”。从北斗全球组网到天问探火问天,每一项航天壮举背后,都是由跨地域、跨领域、跨代际的110个科研院所和3000家配套企业拧成“责任链条”,组成“创新矩阵”协同作战,老中青三代航天人接力传递“星火火炬”,以“万人一杆枪”的协作精神。这座灯塔启示着,复兴征程从不是孤帆远航,而是千帆竞发的浩荡舰队。党员干部既要当好本职领域的“领航员”,更需化身打破壁垒的“聚光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统筹“一盘棋”,在民生工程推进中织密“连心网”,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在基层治理中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灯塔般照亮世界。
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严慎姿态,点亮精益求精的“匠心灯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航天人用“百万无一失”的标准,在星辰大海间树起了一座“匠心灯塔”。火箭发射中,10万个零件需经历275道检测工序的“千锤百炼”;空间站对接时,0.15毫米的误差控制堪比“太空绣花”......这种“用显微镜查隐患,以刻度尺量精度”的作风,正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行动坐标。民生工作如同精密“航天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是政策落实的“发射窗口”,容不得半点“差不多”“不管了”“将就”等心态。党员干部唯有秉持对待航天工程的精神,以“民声”为导航仪,用“民需”校准方向,把“关键小事”做到“丝发必兴”,方能让民生“卫星”精准入轨,使“人民至上”的誓言如灯塔般在百姓心间永驻光芒。(彭麟寒)
编辑:冷观亮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