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家领了50盘对吧?来搭把手,先把秧盘搬上车!"近日一大早,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的集中育苗点就热闹起来。村民们或背着竹篓,或骑着三轮车、电动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脸上挂着笑,手里攥着登记号牌,围在育苗大棚前等待领取今年的水稻秧苗。

“往年,是我们自己育苗,费时费力,还怕倒春寒。现在,村里统一育秧,省心又放心!”村民李大爷接过两盘绿油油的秧苗,一边往车上搬一边说。他算了一笔账:过去,自家育苗每亩要花几十元买种子、薄膜,还得天天往田里跑,现在集中育苗点免费发秧苗,光成本就省下一大截。
像李大爷一样,当天共有200多户村民领到了2280盘秧苗,可覆盖全村200余亩稻田。这些秧苗是镇农技站精心培育的“深两优粤禾苗”,不仅抗病性强,而且预计亩产能比普通品种多出15公斤。

绿油油的秧苗在晨光中舒展叶片,空气中飘着新翻泥土的清香,农技人员挽着裤腿站在田埂上,正给围成圈的村民比划着插秧要领。“栽秧时田水不能没过秧根,像这样一层‘花花水’刚好。”他弯下腰,手指在泥地里比划出株距和行距,“一尺株距、半尺行距,每窝两株苗,通风透光长得壮!”
村民张大爷听得认真,还掏出手机录视频:“得让老伴也学学,她总嫌我插秧太密。”工作人员还提醒道:“移栽后7到10天要追肥,25公斤复合肥配5公斤尿素,保准苗子蹭蹭长!”说着,他从田里拔起一株秧苗,根须上沾着湿润的泥团,“看!这根系多发达,成活率九成以上!”

据了解,此次增产村集中育苗点采用“工厂化育苗+穴盘移栽”新模式,不仅节省了村民90%的育苗时间,还能让秧苗整齐健壮。
夕阳西下,领到秧苗的村民们陆续散去,田埂上留下一串串沾着泥巴的脚印。育苗大棚里,余下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已能看见金秋时节,这片土地上翻滚的稻浪。(李惠玲)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