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井街道以“文明+”为驱动引擎,将传统文化传承、志愿精神弘扬、民生服务优化、基层治理深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多元活动赋能、资源协同联动,让文明理念浸润社区肌理,为基层治理注入蓬勃活力,绘就一幅共建共享、和谐共生的文明画卷。
文明+传承:文化赋能,厚植精神沃土
龙井街道深挖自贡文化资源,以“非遗活化”“红色赓续”为双翼,让传统文化在传递表达中焕发新光彩。
非遗传承,让文化“活”起来
红苕地社区“由‘染’而生,‘井’上添花”扎染活动,成为特殊群体与社会对话的桥梁。街道联合专业团队,将扎染技艺融入康复疗愈,通过扎结、浸染、拆解的沉浸式体验,让精神康复患者在蓝白交织的图案中感受传统美学魅力。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既是非遗技艺的生动展现,更是参与者自信重建的见证。

红色铸魂,让信仰“燃”起来
清明时节,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进自贡市烈士陵园,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叩问初心。敬献花篮、默哀追思、重温入党誓词,革命先烈的事迹通过沉浸式教育直抵人心。街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活教材”,通过参观红色历史陈列馆、聆听红色历史故事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践行使命担当。

文明+志愿:同心聚力,点亮温暖底色
龙井街道构建“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志愿服务网络,推动文明实践从“一阵风”变为“四季春”。
精准服务,托举民生温度
“银发关怀”温暖上线。社区志愿者化身“爱心理发师”“健康护理员”,为全街30余名老人提供义剪、泡脚等贴心服务,在细微之处彰显尊老敬老文明风尚。华大社区开展“春暖三月·追‘锋’前行”活动,组织社区干部及志愿者深入背街小巷进行“周五清洁日”行动,共计清理卫生死角60余处、铲除“牛皮癣”1000余张,以“绣花功夫”绣出洁净家园。

品牌优化,激发共治活力
街道优化“龙井栋长”志愿服务品牌,发动栋长担任文明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从垃圾分类督导到邻里纠纷化解,从政策宣讲到困难帮扶,“志愿红”成为社区治理中最活跃的风景线。街道还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实现“服务—激励—再服务”的良性循环。
文明+关爱:多元融合,织密幸福网络
聚焦特殊群体、妇女儿童等多元需求,龙井街道打造“全龄友好型”服务体系,让文明成果惠及每个角落。
阳光赋能,叩响希望之门
针对精神康复群体,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依托文化活动进行“艺术疗愈”。扎染创作、黏土手作等活动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患者在色彩与造型的碰撞中释放压力、重建自信。华大社区“绽放自我,拥抱阳光”心理健康解压活动,则通过插花、手工体验,为女性群体搭建情绪疏导平台,让艺术疗愈与心理关爱双向奔赴。

“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
街道整合资源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养老综合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监测等“一站式”服务;儿童之家开设非遗课堂、科普实践、红色教育等特色课程,从“老有所乐”到“幼有善育”,文明关怀覆盖全生命周期。

文明+风俗:以文化人,涵养精神家园
龙井街道以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为纽带,让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节庆赋能,激活文化基因
华大社区以春节纳福为契机,联合大安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开展“迎春送福”公益书画活动,邀请书画名家现场泼墨,将手写春联、水墨丹青送入千家万户,让墨香浸润社区,文化传承触手可及,传统节日被赋予新内涵,成为凝聚社区认同的情感载体。

主题融合,深化价值引领
街道将民生服务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清明祭扫融入红色教育,矛盾调解注入家风家教,婚丧嫁娶倡导婚俗新风。通过“小切口”传递“大价值”,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文明+共治:全民参与,绘就和美图景
龙井街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队伍搭建、资源共享,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团队蓬勃,释放治理效能
心连心舞蹈艺术团、俏夕阳艺术团、太极气功健身队、绿洲花园艺术团等文艺队伍蓬勃发展,成为文明实践生力军。书画名家进社区传授技艺,文艺队伍参与迎春演出、民间舞蹈争霸赛、乡村振兴大舞台广场舞比赛等,真正实现了“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

空间再造,缔造家园新貌
街道积极引导群众共商共建,收集意见建议:和大广场变身文化传递阵地,小区闲置空地升级为文化口袋公园。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居民用双手书写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从文化传承到志愿服务,从精准关爱到全民共治,龙井街道以“文明+”为笔,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创新答卷。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品牌内涵,让文明实践与街区发展同向同行,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贡献龙井力量!(龙井街道)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