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黄鸿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乘法”。《九条措施》明确,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运用,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重大规划编制、重点项目选址实现“一键预审”。同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联动审查审批,建立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台账,通过容缺受理、承诺办理、电子印章、非关键材料“先受理后补正”等便民化措施,畅通“绿色通道”,专班推进、专人跟进,将环评、排污许可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展环评、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三证合一”联动审批探索,真正实现审批时限 “一减再减”、服务效能 “一增再增”。

执法有“尺度”,帮扶有“温度”。《九条措施》明确,衔接环评、排污许可、监测执法全链条管理,动态更新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将污染治理优、信用评价高的企业尽数纳入,依托智慧执法平台推行“非现场监管”,通过自动预警、提示单推送等方式指导企业自查自纠;整合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排污许可等专项检查为“综合查一次”,对清单内企业实行“无事不扰、有需必应”。同时,将企业环境信用、整改实效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挂钩,对轻微违法设置容错机制;深化信用修复运用,引导企业“纠错复活”,确保“应修尽修”。持续强化“环保管家”服务与“四个一”执法帮扶,通过“进一次门、办多件事”模式,指导企业健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获得感“双提升”。
治污戴“紧箍”,豁免发“护符”。《九条措施》明确,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做法。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精准分类管控,建立生态环境领域动态监管“白名单”制度,落实小微涉气企业豁免政策,动态更新“一企一策”应急减排清单,尽可能减少对涉气企业生产干扰。强化绩效等级提升奖补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开展环保绩效A/B级或引领性企业创建,推动企业通过技改升级、精细化管理实现污染治理效能倍增,切实构建“绩效引领—减排增效—绿色发展”良性循环。
保障引“活水”,转型添“绿能”。《九条措施》还明确,要充分发挥“政企银”平台作用,积极争取绿色金融贷款,指导相关项目争取生态环保贷款贴息资金。聚焦超低排放改造升级、近零碳园区建设、新污染物治理、美丽自贡建设等,强化资金项目包装、谋划争取,优化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加快专项资金分解下达速度,做实资金要素保障。深化污染物总量指标动态管理,按照“先减后用、多减多用”原则,优先保障优质项目需求,以精准供给激发绿色动能。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