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千亩如梦如幻的彩色油菜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在这个春天火了一把,游人纷至沓来只为这独一无二的田园美景。同样被这片热土吸引的,还有胥南飞带领的种业科研团队。2年前,他们把公司从成都市区拥挤喧嚣的写字楼迁至此处,全身心投入“基因超进化”筛选系统以及基于此的基因编辑、自优育种(自身基因优化育种)等前沿技术研发。
作为国家首批布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不仅是四川“1+N”种业园区矩阵里的核心“1”,更凭借起步早、标准高的优势,下好四川推动种业振兴的“先手棋”,吸引众多“胥南飞们”汇聚于此,干事创业。
去年以来,成都上下吹响抓园区拼经济的号角声,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立园满园”(即“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农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随之部署推进,积极培育、招引链主企业作为“镇园之宝”被确定为此次“立园满园”行动的关键任务。从“特色立园”到“产业满园”,天府现代种业园在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为种业振兴蓄势赋能方面,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集群发展
打造种业生态圈
走进园区创新中心,在首家入驻天府现代种业园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里,大豆、水稻、玉米等实验品种正在孕育新变。公司负责人胥南飞每天都要到温室里走一走,密切关注作物生长情况。
何为“基因超进化”?胥南飞介绍,“基因超进化”系统,能对农作物自身的标靶基因进行大规模随机突变和高效筛选,快速、精准培育具有高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如已培育出的抗草甘膦水稻新品种,可显著降低除草成本,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谈及落户邛崃的原因,胥南飞表示,一方面是这里气候条件适宜,另一方面是毗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不可替代。“今天缺试剂,一个电话就能送到!”这里既有产业链前端的“芯片”研发,也有中期的成果转化应用,还有后期的展示示范推广,园区不断丰富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构,有利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的团队也期待在这片种业集群的土地上实现创新成果的突破。
“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种业发展地标,科技创新是关键引领。”天府现代种业园种业发展部部长杜勇介绍,园区已经构建起以粮油为主、蔬菜畜禽为补充的“大种业”格局,2.1平方公里创新总部区基本成型,93平方公里生产示范区规模成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商业研发转化—产品规模生产—价值延伸融合”的种业全产业链正快速发展。
目前,天府现代种业园已经聚集起先正达、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28家种业及关联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未来,在天豫兴禾、华智生物等生物育种企业引领下,天府现代种业园将聚焦“生物技术+信息化”种业发展趋势,建设运营天府种业创新中心,加快高通量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运用,推动育种模式向4.0时代迈进。
贴心服务
提供全方位保障
育种行业向来以投入大、周期长著称,而天府现代种业园给出的破题之道,是将服务精准嵌入企业发展全链条,切实为种企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2024年夏季,四川遭遇历史性高温,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种子越夏面临断电风险。“关键时刻,园区连夜协调电力部门保供,并免费提供发电机组应对加工期检修,挽救了公司价值数千万元的种子。”那次经历,令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舒建超至今难忘。
“园区就是企业的‘娘家’。”舒建超感慨,入驻以来,园区不仅在运营方面保障“零时差”,还贴心为每家企业配备专职对接员,实现精准服务,有效避免企业办事多头沟通的困扰。
在人才引育方面,邛崃市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人才补贴政策:硕士、博士每月补助上千元,连续补贴5年。胥南飞坦言,尽管邛崃离成都市区较近,但人才招募仍面临挑战。这一政策为企业解决了初创期招人难得核心痛点,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压力。
园区还通过一系列举措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供办公场地、实验楼两年免租,并配套玻璃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田间沟渠管网,优化农事操作条件;对接农务公司保障农忙用工,确保测试品种按时栽种,减少测试误差;建立安全监控体系,为企业科研资源保驾护航。通过“运营保障、公共关系协调、田间测试环境建设、人才激励”四大服务,天府现代种业园积极为企业全方位服务,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走进园区创新总部区,几栋形态各异的建筑矗立其中,新建成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保存能力达188.4万份(剂),涵盖植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平台。去年10月,中心库正式启用,将对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现代种业育种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
“相比国外种质资源库的开放共享,国内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一位育种企业负责人直言,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好的做法,如搭建种质资源库网站,服务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让大家有途径能查看、申请、购买相关材料,让种质资源库能为育种创新所用。
种旅融合
拓宽产业新业态
今年春节前夕,在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加紧生产,现场机械轰鸣。稻种经过风选、比重选、光色选等加工流程,源源不断输送到全自动包装线上。公司总经理助理舒建超说:“生产一刻不能松懈,得早早地为春耕生产备好种子。”
据了解,该公司主打的“川种优3877”“川种优3607”等品种备受市场青睐。其中,“川种优3607”凭借独特香味、抗倒伏、耐热、高产等特性,于2024年被农业农村部正式认定为“超级稻”,目前已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广泛推广种植。
现代种业园里,现代化建筑与绿色农田、蓝天白云构成美丽的田园风光。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成为周边居民的热门游玩地。不少青少年还报名了研学活动,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住在邛崃市区的居民莫先生分享道:“带孩子参加研学活动,看到整齐生长的茄子和新奇作物,我们都觉得既长知识又很有趣。”
“种业+旅游”模式在园区的兴起,赋予了种业新的活力。花田摄影、秋采摘等特色活动吸引超3万名游客,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园区通过商业保险兜底,2024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8万亩,年产种子620万公斤,为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在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天府桂朝”和“蜀香优668”等优质品种通过擂台赛脱颖而出,较传统品种亩产可提高10%以上。此外,黑猪、黑茶、邛酒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精深加工,附加值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园区累计培育新品种47个,推广面积超100万亩。2024年,园区企业年营收达47.31亿元,杂交水稻制种带动农户亩均增收400元。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