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朋友圈里早已掀起假期模式的讨论,有人规划着奔赴山海的旅行清单,有人期待着“充电回血”的居家时光,也有人默默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应把这个假期作为休息调整的时机,更应跳出常规行程,把假期当成践行初心、锤炼党性的重要窗口,以特殊的“出行攻略”丰富精神世界,在行走中汲取奋进力量。
第一站:红色地标
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延安革命纪念馆......每一处红色地标,都记录着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践行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的五一出行,应把“红色地标”作为首选目的地,在陈列的文物前驻足,在泛黄的文献中沉思,在厚重的历史里对话,真切地感受革命先辈的赤诚和热血。要把参观红色场馆作为一次精神“补钙”,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认真学习革命先辈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抉择,把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从历史中汲取对党忠诚的力量,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在逻辑,把对红色历史的感悟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让信仰在回望历史中更加坚定,让初心在对标先辈中更加清晰。
第二站:田间地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焦裕禄同志当年走遍兰考沙丘,用脚步丈量民生疾苦;到谷文昌缓解旱情,把荒岛变成绿洲。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从来不是写在报告里的漂亮数据,而是这些刻在群众心坎上的温暖印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真的考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假期当作“调研期”,把联系群众当作“必修课”,换下正装、穿上便鞋,走进炊烟袅袅的村落、机器轰鸣的车间、生机勃勃的田野,坐下来听大爷唠收成情况,在家长里短中感知民生温度,蹲下来帮老乡插一垄秧苗,在急难愁盼中找准工作方向。要在走访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记录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和群众的需求清单,以便节后返岗更好地协调解决。
第三站:长征之路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同样也是干出来的。往昔的长征路,是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翻雪山、过草地,以双脚丈量出的革命道路。而新时代的长征路,并非简单的徒步体验,而是要秉持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精神,在跋涉中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的道路。当下,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基层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五一”假期,既是“休息站”,更是“加油站”。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脱贫攻坚楷模、改革先锋、大国工匠的事迹中汲取力量,面对困难时不推诿、不逃避,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长征篇章。(彭麟寒)
编辑:冷观亮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