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特种设备风险点
特种设备进水、泡水后,开关、照明、电气安全装置短路或引起漏电,影响电梯、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的安全运行。暴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地面塌陷、基础沉降、滑坡等,易导致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本体及连接部位受损,发生易燃、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事故。
雷暴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特种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1电梯
可能出现的风险:
1.部分电梯机房、井道或底坑因建筑物防雨、防水设施不可靠,强降雨时可能会导致电梯机房、井道或底坑进水,引起电气短路等故障;
2.洪涝水灾导致相关机械部件被水淋或浸泡发生锈蚀,引发漏电、电击等次生事故或灾害;
3.雷电可能引起城市电力系统故障,造成电梯停止运行。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强降雨天气前,提前做好机房巡查,确保门窗均已关闭,消除漏水、脱落等隐患,及时检查底坑是否积水,避免雨水流入电梯机房和井道;
2.确保室外自动扶梯水位检测开关是否有效,极端天气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停止使用;
3.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巡视检查,对确需停运的电梯,应将轿厢停在较高楼层,并切断电源;
4.强化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做好应急预案,做好电梯困人救援的应急准备工作,及时处置降雨引起的停电停梯困人事件;
5.一旦发生电梯浸水,应第一时间停用,并通知有修理资质的相关单位尽快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待确认安全后,方可启用;
6.抢修浸水电梯时,要提前确认设备断电,作业人员进入现场作业必须规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在底坑积水情况处理完毕之前,不得随意恢复供电,严防因潮湿诱发漏电并造成触电事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乘客防范措施:
1.应遵循使用单位的告知,安全文明使用电梯,一旦发现电梯井道有积水或轿厢有浸水情况,切记不要乘坐电梯,立即向电梯使用单位报告;
2.一旦被困电梯,请保持冷静,及时通过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维保救援电话或报警求救,切勿扒门、踹门自救,耐心等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援。
2大型游乐设施
可能出现的风险:
1.山坡设备基础沉降、冲垮,导致支撑体歪斜、高低差加剧;
2.机房、控制室、配电室等设备容易被水淹或积水,导致器件加剧锈蚀;
3.电气系统、电气安全装置、电机密封等部件进水失效,导致短路、接触不良等,甚至供电意外中断,发生触电事故。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提前加强大型游乐设施机房、控制室巡查,确保门窗均已关闭,消除漏水、脱落等隐患,避免雨水浸入;
2.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如遇大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应提前疏导乘客,停止设备运行;
3.强降雨天气过后,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扫和检查维护,确认设备安全后,方可继续运行,抢修浸水大型游乐设施前,要确认设备断电,现场作业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且在积水排出前不得随意恢复供电,严防触电事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4.汛期期间,重点检查设备基础是否有沉降、开裂、塌陷等异常现象,检查设备周围是否有落石、滑坡、倒树等情况,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乘客防范措施:
1.注意观察指示和警示标志,游玩前应认真阅读乘客须知,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
2.游玩中应系好安全带,扣好锁紧装置,观察安全压杠是否压好,不要随意翻越栏杆或穿越警戒线,游乐设施未完全停止前,请勿上下游乐设备。
3锅炉
可能出现的风险:
1.发生洪涝灾害时,处于低洼处的锅炉、水泵、风机等设备易被水淹,导致部分功能失灵,容易造成燃气外泄、发生危险;
2.电机、控制系统等因雨淋水淹导致误动、短路,造成设备损坏和停跳事故。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提前检查屋面是否渗漏,门窗是否完好,加强对锅炉及其室外管道部分巡检、加固,防止基础塌陷、部件脱落;
2.处于地下室或低洼处的锅炉房,配备可靠的防洪排涝设施,及时检查积水情况,如遇洪涝灾害,立即切断燃料供给,防止水涝灾害引发锅炉事故;
3.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对有可能产生水淹的锅炉应事先停止运行;
4.做好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及措施准备,认真做好锅炉停电保护演练工作,加强供电网建设维护,确保备用电源及时供电,防止锅炉出现超压或缺水事故。
4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可能出现的风险:
1.山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基础沉降等地质灾害引发外部支架及基础冲毁,从而导致埋地压力管道、压力容器上浮、拉裂、弯曲变形。
2.浸泡在雨水中可能浮起,积水增多有外压风险。
3.保温层浸水或脱落。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埋地罐要严格按规范安装,包括支座、地脚、螺栓和容器的抱箍都应该牢固可靠,埋地罐区有良好排水功能;
2.及时排除罐区内的积水,防止压力容器浸泡水中;
3.检查紧急切断装置是否有效;
4.预先检查压力管道保温层完好情况,及时修复破损保温层;
5.埋地管道要加强防汛重点地段巡检,检查水工保护设施完好情况,排查阀室及管道线路有无地面塌陷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必要时采取压力管道固定及围堰防水冲措施,确保管道无变形移位,不承受相关附加载荷;
6.及时关注极端天气预警,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5客运索道
可能出现的风险:
1.暴雨导致电气系统、电气安全装置、电机密封等部件进水失效,造成线路短路及锈蚀;
2.山体滑坡、基础沉降引起支架冲毁、变形、移位,引起索道事故;
3.雷电、大风等易引起设备故障与损坏、电气短路;
4.强对流天气短时间会产生大风导致索道无法运行,造成游客滞留。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遇恶劣天气应停止户外作业和运营,设置防风装置;
2.检查支架站房等基础,疏通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
3.对易进水的电气设备做好防水措施。检查支架防锈措施是否可靠,必要时拆除吊厢统一存放。
6起重机械
可能出现的风险:
1.汛期使起重机械的基础或底坑雨浸、长时间积水状况容易形成,将造成基础沉降,导致起重机械主要结构、支撑体、轨道基础歪斜、高低差加剧,甚至出现起重机械倾覆。
2.强降雨和大风天气,造成起重机械整体沿轨道滑移、起重臂被风力吹晃动和旋转,与邻近物发生碰撞,甚至导致起重臂折断、永久变形和整机倾覆;
3.强降雨导致室外起重机械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电气房(或电气控制柜、箱)渗、漏水,引发电气设备因进水损坏或者故障;
4.降雨导致作业人员视线不佳,作业面和吊运物表面湿滑,易发生安全事故;
5.长时间处于非作业状态的起重机械,受汛期高温、高湿、大强度降水和雷电频繁影响,易导致零部件锈蚀、电气线路老化加剧,使传动卡滞、启动设备能耗增加、电气短路、电气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加大。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提前检查起重机械机房、控制室及其门窗是否存在漏水、脱落等隐患避免雨水浸入;
2.应密切注意气象变化,如遇大风、暴雨、雷电等特殊天气,应及时停止室外作业,并启用相关安全保护装置;
3.风雨天气过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扫和检查维护,确认设备安全后,方可继续运行;抢修浸水起重机械前,要确认设备断电,现场作业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且在积水排出前不得随意恢复供电,严防触电事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4.雨后要重点检查设备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陷、开裂、松动、移位、积水等异常现象,检查设备周围是否有落石、滑坡、倒树等情况,检查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可能出现的风险:
1.作业人员在雨天作业因视线不清发生事故;
2.路面湿滑、制动摩擦片浸水受潮导致车辆制动性能降低,甚至引起制动失灵;
3.高湿导致零部件锈蚀、电气老化加剧,易出现传动卡滞、电气短路、电气接触不良,危及行车安全;
4.车辆陷入水坑或泥泞,易使车轮打滑空转,造成车辆受困、失控,积水过深,造成车辆进水熄火;
5.汛期的非公路旅游观光车上下乘员时,因地面和车内地板、踏板表面湿滑,易出现人员滑倒、跌伤;
6.汛期的非公路旅游观光车行驶时,因道路的临近物受风雨作用不时侵入行车区域,易出现乘客剐蹭伤害;
7.汛期的叉车(机动工业车辆)搬运物件时,因作业面和被叉运物表面湿滑,易出现物品倾倒、坠落和人员滑倒、跌伤。
使用单位防范措施:
1.应密切注意气象变化,如遇大风、暴雨、雷电等特殊天气,应提前疏导乘客,及时停止室外作业,并尽量将场车妥善停放于室内;
2.加强车辆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破损轮胎,确保不带故障行车或作业;
3.按天气状况对道路、停车场地和道路标识及时巡查、处置险情与修复损毁物,对临崖、临沟、临水、急弯、陡坡等高风险路段,就近设置停车避险场所;
4.风雨天气过后,对露天停放的场车应及时进行清扫和检查维护,确认设备安全后,方可继续运行;修理浸水场车前,要确认断开高压回路,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5.雨后要重点检查作业区域的地面是否有不均匀沉陷、开裂、积水等异常现象,区域内是否有落石、滑坡、倒树等情况,保障场车运行安全;
6.对非公路旅游观光车上下乘员和行驶时,规定安全提醒制度,引导乘客注意乘车安全,做好安全防护
7.汛期的叉车(机动工业车辆)搬运物件时,应稳取、缓移、轻放的规范操作,规避临近人员和高耸物件,预防物品滑落或倾覆。
8.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