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巴蜀风光丨白塔凌云,渠江畔的守望

2025-05-16 17:28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0

分享

图片

四川广安,素有“川东门户”之称。翻开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广安州志》,“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的记载跃然纸上,诉说着这片土地与巴文化的不解之缘。千百年来,忠勇耿直的巴人后裔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漫步渠江之滨,在聋子滩驻足远望,一座灰白色的古塔犹如一支擎天巨笔,在暮色中描绘着历史的画卷。这就是始建于南宋的广安白塔,名列古时“广安十六景”之首的“白塔凌云”。明代诗人吴中龙笔下“浮图高耸接天幽,素影层层映碧流”的意境犹在眼前,而这座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的古塔,依然静静矗立在江畔,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一

南宋淳熙至嘉定年间(1174年—1224年),渠江聋子滩屡发水患,舟船倾覆之灾频现。时人将灾祸归咎于“水怪作祟”,时任资政殿大学士安丙遂主持修建白塔以镇水患。塔名“舍利宝塔”,临江一面的第六层砖壁上,“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清晰可辨,佛光与道符在此共存,既显佛家慈悲,又藏道家玄机。

这座白塔高36.7米,九层四方,下五层以条石砌成,厚重如磐石;上四层转为砖构,红白彩裱轻盈灵动。虽上下材质迥异,却因逐层内收的造型浑然一体,仿若天工雕琢。塔内阶梯设计堪称一绝:石梯迂回转折,需于平座间九十度旋身方能登临;砖梯则螺旋而上,中空无柱,如龙蛇盘绕,更让塔身暗藏玄机,仿佛一场“镇怪降妖”的无声战役被凝固在砖石之间。

图片
晚霞中,广安白塔与奎阁同框 摄影/C视觉 张波

据载,白塔塔基距江心不足百米,高出正常水位不足二十米,却从未被洪水淹没。塔身斑驳的裂痕与褪色的彩裱,是岁月留下的勋章,亦是古人智慧与自然的无声对话。

二

古时,白塔脚下香火鼎盛的白塔寺里,洪钟响亮、佛光缭绕。如今虽然寺内八十尊石雕佛像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残存的佛光浮雕与莲花图案,仍诉说着往日的庄严气象。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常登临赋诗,塔内题刻累累,可惜岁月风化,唯有吴中龙那首《白塔凌云》诗仍在县志中熠熠生辉。

时光流转至20世纪90年代,因塔身风化严重,管理机构封闭塔门,禁止游人攀爬。2013年,白塔迎来新生,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规划改造为白塔公园。至2025年,秉持“以白塔风韵展文化之魂、以古为新塑时代名片”的核心理念,一座融合历史记忆、智慧互动、生态海绵、全龄共享等要素的白塔公园初现雏形。

图片
白塔公园设计效果图 图据广安区微发布

如今,漫步园中,但见园路蜿蜒、水景清冽,昔日的荒滩已蜕变为融合历史记忆与生态休闲的文化公园。入夜后,灯光映照下的白塔不再冷寂,与两岸的现代楼宇遥相辉映,古老与现代在此达成微妙的和解,共同诉说着城市发展的新故事。

三

对广安人来说,白塔从来不只是冰冷的建筑,而是装满记忆的容器。老一辈人总爱说起儿时在塔内捉迷藏的惊险刺激,中年人最难忘在河滩草地上仰望塔影的青春时光,如今年轻人更喜欢在公园飘散的咖啡香中,重新发现它的美。

这座沉默的古塔,见证着广安城的沧桑巨变。它看过南宋时渠江上往来的商船,见过明代虔诚朝拜的香客,经历过民国战火的洗礼,如今又注视着新时代的广安如何让文化血脉在钢筋水泥间延续。正如古人所咏:“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白塔早已超越镇水之器的初衷,在时光长河中书写永恒。

撰文/张洪林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