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巴蜀非遗丨一条板凳舞出蛟龙魂

2025-05-19 16:48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0

分享

图片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龙的敬畏与喜爱。如今,舞龙已发展成为集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舞龙的材质丰富多样。其中,四川南充市西充县祥龙乡的“板凳龙”别具一格,生动展现了西充人务实、淳朴、豪爽、幽默、勤劳、智慧的特质。

一

西充县祥龙乡的板凳龙名符其实——以农家日常的板凳为道具,将寻常坐具化作腾跃的“蛟龙”。舞龙者手擎板凳脚,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随时随地都能舞出一番天地。

锣鼓声起,一条绘着龙鳞、缀着彩绸的木制长板凳在舞龙人手中翻飞。龙头昂扬,龙尾矫健,腾挪辗转间,宛如一条在云中穿梭的真龙。这就是西充祥龙乡独具特色的板凳龙。

板凳龙阵容多变:一人龙寓意一元复始、一帆风顺;三人龙象征三阳开泰、三生万物;七人龙暗合七星高照;最壮观的当数二十四人龙,对应二十四节气,23根板凳连缀成蜿蜒长龙,舞动时气势磅礴,极具视觉冲击力。

表演时,舞龙人身手矫健,或跑或跳,或倒或跃。龙头忽左忽右,龙尾时前时后,整条龙舞得惊天动地、气贯山河。其套路多达十余种,包含“穿龙”“盘龙”“大立圆”等高难度动作,兼具观赏性与竞技性。

祥龙板凳龙屡获殊荣,已六次登上央视舞台。如今,这项传统技艺正从祥龙乡走向西充,迈向更广阔的巴蜀大地。

图片
祥龙板凳龙 图据四川农村日报
二

板凳龙并非西充本土产物。清康熙七年(1668年),湖广移民大举入川。湖北麻城孝感人李金毓携家带口,最终落户西充县祥龙乡。这里地处西充西南边陲,南接蓬溪、西连射洪,嘉陵江与涪江支流在此交汇,古称“龙凤”,后易名“会龙”,最终定名“祥龙”。

虽有两江交汇,祥龙却地处浅丘,十年九旱。李金毓将家乡的板凳龙技艺带到此地,每逢旱季便率众舞龙祈雨。村民们手持板凳,左冲右突,上蹿下跳,呐喊助威,宛如真龙腾跃。久而久之,这项技艺便在祥龙乡扎下了根。农闲时节,随处可见村民舞动板凳的身影,观者无不沉醉其中。

图片
舞龙表演 图据南充融媒微信公众号

传统柏木板凳虽结实耐用,但作为舞具却显笨重。西充祥龙板凳龙第十四代传人李平8岁随父学艺,虽说是“闹着玩”,却对此情有独钟。他潜心钻研,不断改良:以轻便的泡桐木、油桐木替代柏木;用轴承、铁链连接板凳;为龙身“穿”上布衣,用海绵泡沫制作龙脊,并精心装饰龙头龙尾。这些创新使板凳龙在表演时能360度灵活转动,既保持灵动又不失整体性。

如今,在李平等人的推动下,板凳龙已成为祥龙乡的特色文化符号。这项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传统技艺,为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带来欢乐。

三

龙,这一传说中的神物“能隐能显、能细能巨”。板凳龙表演中,“龙头高昂”展现威严,“龙尾摆动”彰显灵动,“七洞板凳龙”演绎盘旋腾跃,生动诠释了西充乡亲们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

图片
李海东舞动板凳龙龙头 图据南充日报

西充县通过学校开设社团活动、社区组建表演队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板凳龙表演技艺。传承人李平带领徒弟李海东等深入校园、社区授课,在各方支持下积极培养新生代传承人,为民间艺术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2004年,祥龙乡被原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板凳龙舞之乡”;2022年,西充祥龙板凳龙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本期话题

你的家乡有哪些非遗代表性项目?评论区聊聊~


 

撰文/冯俊龙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冯方湲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