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声嘹亮,初心永存。在宁夏盐池县的烈士陵园里,一位百岁老人挺直腰杆,右手高高扬起,仿佛仍在吹响那穿越时空的军号。他就是马章锁——一位12岁参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一位用一生诠释忠诚与担当的共产党员。岁月可以模糊记忆,但军号声永远嘹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马章锁等老一辈革命者身上汲取精神养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
号角嘹亮处,是永不褪色的奉献本色,让“对党忠诚”成为条件反射。12岁的马章锁同志以放羊为生,直到红十五军团的军号声划破盐池的天空。红军严明的纪律、官兵平等的作风,让他毅然放下牧鞭,成为骑兵营年轻的司号员。初入军营,他因紧张吹错军号险酿大祸,首长那句“司号员与司令员一字之差,身后同样是千军万马”的告诫,让他将忠诚刻入骨髓。从此,寒来暑往,他迎着晨曦苦练吹号,嘴唇磨破、鲜血染红号嘴,终成百发百中的“军号标杆”。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马章锁同志为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坚持目标导向,把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工作要求细化为具体任务,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持续拓宽知识领域,精通业务知识,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
冲锋号角起,是永不懈怠的前行姿态,让“请党放心”化作实干担当。从抗日烽火到抗美援朝,从戈壁滩的原子弹基地到银南军分区的建设一线,马章锁同志的军号声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原子弹试验场,他带领官兵凿山开路,顶着“黄毛风”与飞沙走石,用血肉之躯筑起大国重器的基石。他说:“住帐篷、喝苦水,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前辈看齐,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等一线工作中,在解决复杂问题、应对重大挑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军号声不息,是永不停歇的薪火传承,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离休后的马章锁同志,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他走进校园,用自己亲身经历讲述抗战故事,用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诠释爱国主义精神。他就像一座桥梁,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让青少年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当好新时代的“司号员”,更要做好精神的“传承者”,深入阡陌纵横的乡间地头,走进书声琅琅的校园课堂,以田间板凳会的亲切交流、红色主题班会的生动分享,将党的创新理论化作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语,让新时代的强音穿透钢筋水泥的阻隔,让革命薪火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熊熊燃烧,让红色基因如同黄河血脉般融入民族肌体,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周雅芳)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