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突破1亿,达到10027.1万名,较上年净增108.6万名;党的基层组织增至525.0万个,较上年增长1.4%。这一数据既彰显了党的强大凝聚力,也引发了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深度思考。
党员规模彰显活力,更需质量并重。党员数量突破1亿,是世界政党史上罕见的组织力体现,反映了党在新时代的吸引力与号召力。但规模扩大的同时,质量提升同样关键。基层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杜绝“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责任的承诺——唯有严格把好“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及时清除不合格党员,才能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与战斗力,让“党员先上”成为群众信得过的行动准则。
先进性引领群众性,破题“躺平式党员”。1亿党员的庞大规模,如何平衡先进性与群众性?现实中,少数“躺平式党员”消极履职,削弱了组织效能。破解这一难题,需优化党员管理机制,强化教育培训与实践锤炼。党性坚强,方能立场坚定。党员必须始终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实践中提升服务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将心系百姓融入履职全过程,才能避免“口号响亮、行动乏力”,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度与力量。
以实干赢得民心,用初心照亮征程。“党员越多,正能量越强”是群众的朴素期待,但老百姓更看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新形势下,必须紧扣党群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农村党员要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社区党员需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各行各业党员都应立足本职、冲锋在前。从“千万工程”到抗击疫情,历史一再证明,党的生命力源于千万党员的躬身实践。作为“一亿分之一”,每一名党员既是星火也是旗帜,唯有以守护初心的担当、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璀璨光芒。
党员数量是发展的注脚,质量才是永恒的课题。站在1亿党员的新起点,我们既要为党的蓬勃生机自豪,更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自我革新,在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中,书写新时代“人民至上”的合格答卷。(市农业农村局 黎燕)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