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南充:三代党员守初心——一颗甘薯里的家国情怀

2025-07-01 19:33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在四川南充的甘薯试验田里,总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弯腰拨开薯叶,双手沾满泥土,目光专注地检查着地里的红薯。这是三代党员与一颗甘薯的故事,也是一段饱含温度的初心传承。

何素兰:把红薯藤变成“救命粮”的拓荒者

30年党龄的何素兰研究员,至今记得年轻时在甘薯试验田的日夜。“最初的甘薯选育主要是解决温饱和饲料的问题,那会儿条件苦,为了不让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得把红薯藤变成救命粮!”她的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沉淀,却依然充满力量。

上世纪,以南薯99为代表的粮饲兼用型甘薯品种,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在斑驳的桌前,何素兰记录下一组珍贵的数据:2000年11月,四川省又一个突破性甘薯品种南薯99薯块和藤叶亩产均突破4000斤,干藤叶粗蛋白含量达20.9%。“先是南薯88大获成功,后来我们选育的南薯99亩产鲜薯和藤叶各2吨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粮食和饲料短缺的问题。” 

她说,共产党员的丰碑不在奖台上,而在老百姓的饭碗里。那些年,她和同事们踏遍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只为让更多人吃上饱饭。

周全卢: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的追梦人

“1000粒种子下地,最后成功发芽,经过5个月培育,只能选出来2-3份材料。研究陷入瓶颈的时候,我们在田里一蹲就是好几天,党员嘛,就应该在最难的地方站起来。”党龄18年的周全卢研究员,说起科研路上的艰辛,眼神里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作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种植制度岗位科学家,周全卢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把目光投向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鲜食甘薯早栽早收、一年两季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让本地鲜食甘薯提早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每亩增加产值1000元以上。

以南紫薯008为代表的高花青素品种和南薯012为代表的高β-胡萝卜素品种,分别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但周全卢说,共产党员的勋章不在证书里,而在乡亲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他常常走在试验田里,给学生们介绍红薯品种,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李胜:将甘薯种进现代农业的创新者

在实验室里,党龄13年的李胜副研究员正专注地研究着用于深加工的红薯产品。新一代南充甘薯人培育了南紫薯020、南紫薯023等新品种,并实现技术创新,支撑了南充乃至四川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亩产吨粮,到产业链价值提升,新时代党员的战场,是把甘薯种进现代农业里,转化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李胜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带着新科技走进试验田,让传统的甘薯种植焕发新的生机。 

他说,共产党员的答卷不在纸页上,而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如今,他和团队正在探索甘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这颗小小的甘薯,在现代农业的沃土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甘薯藤依然在沙沙作响,那是初心的声音,是奋斗的旋律,更是三代党员用一生践行的誓言——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在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