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张翠娜 王梓薇
2018年3月10日深夜,自贡某小区弥漫着压抑的气氛。50多岁女性触电身亡的现场,急救人员的叹息声与家属的哭声交织。李刚却蹲在焦黑的插座旁,镊子尖夹起一枚闪着金属光泽的碎屑——这个连报案民警都不曾注意的细节,成了扭转案情的关键。“电流灼烧痕迹异常,这不是意外!”他的判断让在场所有人瞳孔骤缩。
接下来的48小时,李刚带领团队在数据海洋中抽丝剥茧。当“死者儿子频繁查询保险条款”的记录跃然屏幕,连经验丰富的刑警都难以置信:“怎么会怀疑亲儿子?”但随着证据链逐步完善,一场精心策划的“弑母骗保”案告破。此案震惊全国,而李刚只是默默整理好卷宗,转身投入下一场战斗。
回溯1994年,刚踏入侦察技术岗位的李刚,将师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教诲刻进骨子里。此后,他办公室的台灯常年亮到凌晨,专业书籍被翻得卷边,笔记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类案件的技术要点。
2010年,在深圳学习期间收到的肝癌诊断书,曾让他陷入至暗时刻。得知消息后,他的上级赶到医院了解情况,并嘱咐他:“别担心,你只管安心养病。”同事们自发组建“陪护小组”,收集国外最新的抗癌资料。化疗期间,李刚强撑虚弱身体研读国外刑侦案例。当复查指标稍有好转,他立刻提着装满药盒的帆布包返回岗位,并笑着说:“我的战场在这儿。”
时任支队长谢竞秀回忆这事时红了眼眶,“我们劝他多休息,可只要案件一来,他又通宵达旦地分析数据。化疗副作用导致的手抖,都没让他放下鼠标。”正是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儿,让李刚从青涩新人成长为全省技术“大咖”,入选部省级专家人才库,更成为四川警务技术的“定盘星”。
2012年高考前夕,“邓姐”非法销售作弊器材的线索,让李刚再次进入“战时状态”。面对仅剩28天的倒计时,他把办公室当成“战场”:困了就靠在折叠床上眯一会儿,饿了泡碗泡面应付,屏幕上跳动的代码、闪烁的数据流,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当隐藏在大安区的犯罪窝点被精准锁定,跨省收网行动大获全胜时,参与抓捕的民警才惊觉:这位全程未露面的技术专家,仅凭数据推演就画出了犯罪网络的完整图谱。
2012年以来,李刚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嘉奖3次。李刚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多次获得考核一等奖,入选部、省级专家人才库,被聘为省级教官、四川警务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李刚本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全国公安三级荣誉奖章。同时,李刚还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公安部他所在专业中全省唯一的一级侦察员,获得其所从事专业领域全国2023年度“十佳工匠”称号。
从贩毒大案到民生小案,28年间,李刚参与侦破的千余起案件里,藏着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干我们这行,是‘四无’的修行——无形战线、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上光荣。”看着胸前的全国公安三级荣誉奖章,这位沉默寡言的 “幕后英雄”目光坚定,“但只要能让真相大白,再寂寞的坚守都值得。”
编辑:郑鑫玉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