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村,地处“自贡沱江第一镇”庙坝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凝心聚力谋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建设硕果累累,荣获省级、市级“四好村”及多项荣誉。
沃野织锦,筑牢产业根基
稳粮保供。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种植4054亩。推广带状套种、林下间作等模式,打造高产粮油示范园,平整土地300余亩,筑牢“粮袋子”。壮大养殖。成立“庙申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肉鸡40万羽。扩大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规模,培育肉猪规模养殖户10户。发展淡水鱼网箱养殖,推广养殖保险,年产量达25万斤,“肉盆子”日益丰盈。特色增效。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成李子、柑橘、藤椒三大种植园区,年产量近百万斤。举办“李子采摘节”,打响“蜂糖李”等品牌,“果盘子”香飘四方。产业兴旺带动12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增收3500元。

诗画田园,绘就农旅风景
白墙灰瓦的川南民居,在晨雾轻拢里静立,如素墨在绿锦上氤氲开来。一条彩练似的步道,蜿蜒着穿过村舍田畴,直指远处青黛的山峦。堰塘澄澈如镜,田坎纵横如棋盘,仿佛一幅被天光点染过的水墨长卷铺展于大地之上。当暮色四合,七十盏太阳能路灯次第点亮,便如星辰悄然坠入人间烟火,为静谧的夜晚勾描出温暖的光之轮廓。那方活动广场,乡愁壁画斑驳着岁月,休憩亭台则悄悄拢住欢声笑语——此地已悄然化身游人镜头里不可错过的风景印记。

盛夏时节,李子园里已是硕果累累,累累果实压弯枝头,仿佛翡翠间缀满了绛紫的玛瑙。园中采摘的农人,脸庞染着劳作的红晕,更被丰收的喜悦照得亮堂——这沉甸甸的甜蜜,终于压弯了辛劳的腰身,也撑圆了日子的期待。“李子采摘节”的喧腾,不只是季节的庆典,它更精心擦亮了“一村一品”的金字招牌。于是,这凝聚了阳光与土地深情的佳果,便沿着蜿蜒道路,将山野清甜的滋味,源源不断送往城市餐桌,送往更辽远的远方。

宜居宜业,重塑家园新颜
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争取省级专项资金300万元,实施新塘坊农房风貌整治。亮化美化工程扮靓家园,升级办事大厅,建设文化设施,铺设彩色步道,“塘坊和美小院”成为宜居典范。投入资金330万元,平整土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稻田180余亩,整治土地120余亩,铺设灌溉管道2公里,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户厕所227个。统筹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实现“三大革命”协同推进,村庄清洁、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合力
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创新“川善治”数字治理模式,吸纳600余名村民参与,成功创建并保持“五星村庄”。建设“村史馆”,展示农耕器具、老物件、老技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激发村民归属感与荣誉感,获评区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完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聚焦农民急难愁盼。广泛宣讲惠民政策,提供“直办、代办、帮办”服务(如医保社保代缴、农资代买),提升服务效能。开展“五好家庭”等评选,弘扬文明新风,获评市级文明村。


从“坪上”到“心上”,昔日泥泞路,今朝画中行。坪上村以产业之笔绘就富足,以生态之墨点染乡愁,以文化之纸书写和谐。养殖园机器欢鸣,果园里绿浪翻涌,白墙小院茶香袅袅,文明壁画诉说新风。这里是自贡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更是未来可期的幸福样板——田园有产业,山水见乡愁,此心安处是坪上。(胡松)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