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卜一珊 实习生 虞黎君
在自流井区荣边镇干塘村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备受村民信赖与爱戴的“当家人”——徐和金。从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年年亏损到首个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率先实现村民分红,从久在深山无人知到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明星村”,徐和金敢想敢拼、善作善为,为干塘村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24年,徐和金获评自贡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21年,徐和金当选为村书记,他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要始终坚持把“学思想”摆在首位,他带头学深悟透党的理论,为老党员送学上门、为流动党员电话讲学,确保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每一名党员的手中。“只有将整个班子带动起来,步调一致了,发展才能好。”徐和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无论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还是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干塘村的党员先锋队总是冲锋在前,访民情、解民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党旗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在徐和金的带领下,干塘村先后荣获自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四好村、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徐和金说,当时我们村的李子园集体经济陷入亏损困境,眼看着乡亲们辛勤付出却难有回报,每天都睡不好觉。通过创新举办李子采摘节等活动,线上利用电商直播推广精品李子,线下拓展学校等销售渠道,打开了本地特色水果市场,年销量成功突破2万余斤。
作为经验丰富的蛋鸡养殖能手徐和金,率先示范并带领村民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整合各类集体经济建设资金190余万元,在持续壮大蛋鸡养殖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李子—蛋鸡”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引入秸秆肥料化利用设施,将废弃的秸秆和鸡粪“变废为宝”,鸡粪既可就近用于李子园施肥,还可与粉碎的秸秆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改进秸秆禁烧工作,减少鸡粪生态污染,降低李子园施肥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治理效益的“三赢”,走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精品李子园里硕果累累,优质鸡蛋俯拾皆是,“跑山鸡”林中自在觅食,“三只兔”养殖项目生机勃勃。而他开创的“李子—蛋鸡”种养循环绿色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220余户蛋鸡养殖户发展。该模式直接创造了80余个就业岗位,随着相关项目的建成投产,2024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0万元大关,并累计向2723名社员分红21.7万元。干塘村由此实现了华丽蜕变,摘得全区“双首”桂冠: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首个向村民分红,共同富裕从愿景变为现实。

哪家缺水了,哪家拌嘴了……群众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耐心倾听群众述说,一边用笔详细记录。“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我们的大事。”徐和金常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正是徐和金平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始终把百姓放在心头,确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低保等好政策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家庭。他全力解决群众难题,争取资金修复500米灌溉沟渠,并修建大型五格式化粪池集中处理污水。一条条修缮一新的农业灌溉沟渠引来源头活水,一个个干净卫生的五格式化粪池悄然改变着人居环境,一段段平坦畅通的村组公路延伸至家家户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日子节节高。此外,干塘村还依托山水资源,争取资金锚定“农文旅精品村”,发展乡村旅游等项目,成功创建省示范村、市样板村。

从田间地头到项目一线,从“个人带头”到“团队冲锋”,徐和金——这位扎根泥土的实干家,凭着坚定的信仰、创新的胆识与深厚的为民情怀,正带领干塘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陈行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