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王翔鹰

7月8日,当清晨的阳光掠过圣必达石英项目的蓝色屋顶,像展开了一幅亮点纷呈的产业画卷。作为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四川圣必达天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不停忙碌,服务光伏行业的一个个配套组件即将发往全国各地。“订单排到了年底,50多名本地员工正三班倒赶工。”公司负责人段玉伟的话语里满是干劲,“政府帮我们解决了用电扩容、员工住宿的问题,现在一期正在扩产,下半年二期项目投产后,就业岗位将增加到200个,年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

这片热土上,令人期待的“画卷”还在延展。截至目前,1800余亩平整土地上已崛起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72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开挖量,不仅重塑了大地轮廓,更筑起了产业发展的坚实基座。在园区路网的末端,县交通局技术人员杨洪正俯身检测水稳层的回弹弯沉值。他手持着检测仪器向记者介绍:“最后一公里道路很快就要完成黑化,这意味着园区与G348绕城线将实现无缝衔接,物流效率会提升40%以上。”
走进南方锅炉的生产车间,西南地区最大的冷弯机正吞吐着钢材,219毫米管径的弯管作业一气呵成。“这台设备能弯制30毫米厚的特种钢管,热弯机更是能处理1250毫米的超大口径管件。”企业管理人员马成军指着生产线介绍,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80天,如今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400个就业岗位让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这样的发展故事,在南区不断上演。三年间,经开区累计签约项目20余个。20个亿元以上项目中,涵盖了400MW风力发电、常温预制菜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浙江东南网架30.5亿元项目更创下“当季洽谈、当季签约、当季开工”的荣县速度!
据悉,2024年南区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带动就业400余人,随着南方锅炉、圣必达等企业的扩产和“基金+产业链”招商新模式持续发力,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7天!”这是一户入驻企业负责人谈到南区营商环境时的感叹。
在经开区管委会的办事大厅,一张“工业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图”清晰标注着28个审批节点的责任单位与时限,“签约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的背后,是“清单制+例会制+销号制”的闭环管理体系在高效运转。163次周例会破解了237个建设难题,21名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让“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成为常态。正如经开区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造厂房、建园区,更要筑巢引凤、培育‘生态’。”

这种“店小二”式服务,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记者在智慧水务项目建设现场看到,4615平方米的综合楼已建至二层,2.4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桩基检测完毕,项目负责人欧己材算了一笔账:“从进场到现在,管委会一直在帮我们协调建材运输、施工用电,建设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今年底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川南最大的智慧水务设备生产基地。”
连续两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4.5%、8.5%的跃升,成功跻身2024年赛迪西部百强县的荣耀,印证着荣县“工业兴县”战略的有力实施。站在新的起点,经开区南区的蓝图愈发清晰:3.07平方公里核心区将崛起8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四横四纵”路网串联起绿色建筑、节能装备两大产业集群,预计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带动就业约1万人,成为千年荣州的产业新引擎。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