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在荣县鼎新镇的一片农田旁看到吸粪车正将沼液精准注入田间,用于施肥灌溉,增加土地肥力。“我们共有3台专业运输车,每辆每趟可运输近10吨粪肥,截至目前,已运输3629.74吨。”四川都市阳光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虞政自豪地说。

“这是荣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中的沼液还田模式,通过厌氧发酵实现液体粪污高效利用。另一种固体粪肥还田模式,则依托好氧堆肥技术将固体粪肥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吴岭说道。
“通过干湿分离技术处理后,我们还要完成发酵辅材收集粉碎、精准调节物料水分与碳氮比,最后接种微生物进行科学发酵。”四川羊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浩文向记者介绍了固体粪肥的制作工艺。

据了解,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通过财政奖补重点培育专业服务组织,构建起“养殖主体+服务机构+种植基地”的协同机制,今年示范处理了3000吨固体粪肥和13.85万立方米沼液,带动县域内畜禽粪肥基本还田,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为确保粪肥安全高效利用,项目同步建立科学验证体系,在主要镇街示范区布设20个监测点,其中5个为持续运行固定监测点,重点跟踪粪肥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及化肥减量效果的影响;同时开展3组田间对比试验,以高粱、玉米、花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探索作物最佳施肥方案。

“我们正着力构建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粪肥还田长效机制。”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旨在实现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2%以上的目标,通过打通种养循环关键环节,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目前两种成熟技术模式已在全县多点示范,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唐思琴 张倩)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