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学生不读清北,老师何须破防?

2025-07-14 10:27 天府新视界

0

分享

日前,由于3名学生高考志愿未填报北大、清华,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名老师因失望而解散群聊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7月7日学校对此事发布情况说明:高考成绩公布后,漆某芳老师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建议填报清北相关专业志愿。7月5日,在得知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志愿后,漆某芳老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

针对这一情况,瑞昌市第一中学立即召开教师会议,漆某芳老师在会上作出了深刻检讨,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不当。同时,学校进一步强调家校沟通纪律,要求老师强化考试招生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学生的志愿填报。目前,学校和漆某芳老师已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诚挚歉意,争取他们的谅解。3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高分考生不读清北,老师为何会破防?执着于清北上线人数的背后,又折射出教育观念里怎样的偏见?

AI图片

一

在当事老师发布的微信群“解散宣言”中,充满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学校、老师、家长的劝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归化为零”等大量情绪化的表达,对学生未按建议填报清华北大相关专业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毫无疑问,为了托举“名校生”,老师和学校付出很多。老师自述的“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白了头烙(落)下病,我们从未停止追求清北的脚步”,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在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培养出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多方都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因此,说这个成绩中有老师的一份力,一点不是夸大和贴金。

与此同时,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对老师和学校确实很重要。许多人认为,名校有很多,但无论从社会认知还是从内部考核看,清华北大仍是独一档的存在。这意味着,自己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或是其他名校,所对应的宣传效果、考核奖励等都将有所不同,甚至是大不同。老师一路以清北作为对学生的期许,在学生无法在清华北大读到理想专业的情况下依然建议填报清北,这很难说清楚究竟是真正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为了不让到手的清北上线率“打水漂”。

不可否认,对于千千万万普通学子而言,考上清北无异于一次“跃龙门”,它预示着高于同辈中大多数人的平台,以及在这个平台上对各类尖端资源的触手可及。但是,清北真的就是一切吗?

AI图片

二

对于老师而言,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当然是相当自豪的一件事,但不应该成为判断自身工作优劣成败的唯一依据,更不是作为与学生感情“零”与“整”的理由。

教育的意义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是否考上名校。高考只是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检验着教育的成果,而对教书育人事业的检验,还有更长远的时间维度。相比于学生是否考上清华北大的“硬指标”,教育的真正意义或许更在于学生心理健康、胸怀理想、勇于探索、持续创新这些“软指标”。立德树人应当是一项非功利的事业,不应凭一时的好坏轻言“失望”。

相比于“分数效率最大化”,让“学习热情最大化”更重要。未来的路终究要学生自己去走,老师可以基于自身的经验给出建议,但学生也完全可以出于自身的强烈意愿服从本心。“一分也不浪费”的论调,短期来看固然能实现当时的“利益”最大化,但从长期来看,为了分数不浪费,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许并不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其为了挤进名校而苦心钻营填报技巧,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学生在别的学校里选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

AI图片

三

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1200万人。清华北大毕业生的身份,会是人生的助力,但已经远远谈不上人生顺遂、事业成功的保障。各行各业精英的教育背景中,也早已不是清华北大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社会层面已经逐渐对清北身份平常以对,教育层面也应扭转“只以清北论英雄”的认知。当下,各类新专业、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正经历着深刻变化,面对众多的新兴专业、复合专业,很难说清华北大能够面面俱到、全面领先。当学生发现能在其他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与指导,老师与学校不妨多加支持与鼓励。对学校与教师的考核,也不妨从短期的“清北上线率”,转向更长期的学生成长性与对社会贡献的考量。

不被清北的名校光环模糊双眼,或许更能看见每一位考生身上的无限潜能。不被执念所拖累,或许师生关系能够更加和谐与温存。与其对“不听劝”的学生失望而破防,不如从长远的未来着眼,对不走寻常路的学生们多一份祝福与期待。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