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融媒记者 王翔鹰 实习生 丁玲

记者日前走进草堂村党群服务中心时,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杨泽新正兴致勃勃地展示村里全新的文化LOGO:“你看这抹绿色,既代表‘草堂村’三个字的生态底色,也勾勒出穿村而过的溪流;房屋图案则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独特风貌,整体就是要凸显生态、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特色。”

这枚LOGO的诞生,正如草堂村深挖文化根脉的缩影。村里系统梳理了文化遗址、地名由来、发展历程等本土记忆,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文化熔于一炉,精心培育出“东升鸡”特色美食品牌与“灵秀草堂”文化品牌。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献勇看来,这些文化符号的背后,是村民对家乡认同感的重塑:“以前大家觉得山里啥都没有,现在才发现我们的老故事、老手艺都是‘宝贝’。”
沿着村里的白色农房外墙前行,手绘的全镇“文旅地图”格外醒目,指引着游客去往“不晚小院”、“隐山居”民宿和“顽皮营地”露营基地。这些错落分布的文旅节点,构成了草堂村“森林+旅居”的核心载体。“我们的森林覆盖率接近90%,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这就是最大的资本。”刘献勇指着地图介绍,村里正通过“森林+产业”“森林+健康”“森林+休闲”的多元模式,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精品村建设中,昔日的“烂坝子”“危墙”被改造成整洁的活动空间,村民们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园,满意度节节攀升。村民刘代益大姐的感受尤为真切:“以前哪敢想啊,现在村里跟公园一样!”养着蜜蜂的她今年已卖出两千多元的蜂蜜,村干部正计划通过抖音直播帮她拓宽销路,“这蜜里有松花香,是咱草堂村的味道。”
“文化润村不只是搞搞活动,关键是要改变思想。”在“小院龙门阵”现场,村干部与村民围坐畅谈。这个“零距离”沟通平台,成了政策宣讲、民意收集的重要阵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村规民约谈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聊到家风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正在这个山村悄然发生。“三八节文艺活动”“清明文明祭祀”“童伴妈妈关爱行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草堂村村晚”等活动接连开展,村民的业余生活愈发丰富。更可喜的是,村民们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去年试运营的林下蘑菇产业,为集体经济带来三四万元纯收入;刘代益这样的农户干劲十足,土特产销售门路越走越宽。正如村民们总结的:“文化润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当记者步入正在加紧装修的乡村会客厅,只见工人们正用本土红山石和传统灰砖装点空间。据了解,这里将设置历史沿革展区、老物件陈列区、议事厅和琴棋书画工作坊,甚至还有融合现代厨房与老式土灶的体验空间。“今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这里既是村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展示草堂文化的窗口。”村干部介绍道。

更令人振奋的是“森居小院认领计划”的推进。村里梳理出近40户闲置农房,通过集体经济公司统一包装运营,已有十多位“新村民”表达了入住意愿。“推门见森林,院中种四季”的生活图景,正吸引着城里人前来沉浸式体验。同步推进的农林研学基地建设、2.8公里村道黑化工程,将进一步完善乡村功能。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吴山冠
4